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杭州灵隐寺有副楹联,禅机妙语点醒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是啊,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可是人这一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哪能事事称心呢?

“凡事只求半称心”,“半”字用的巧妙,只求一半的称心,如此知足,方得常乐。

中国人的“半”字哲学,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恰到好处,余韵无穷。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自得妙境。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菜根谭》里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

人不能太闲,太闲,则无所事事,易生杂念;也不能太忙,太忙,则身心疲惫,易失真性。

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半忙半闲之间。

宋代文坛宗主欧阳修最得半忙半闲之趣。忙时,勤于政务,换得一方富庶安宁;闲时,与诗酒山水相伴,把日子过得月白风清。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在滁州做太守时,欧阳修忙完公务,爱到琅琊山溜达,有时兴起,便在山中大宴百姓,喝得酣畅淋漓,醉醺醺地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忙就忙得井井有条,闲就闲得自在逍遥,半忙半闲之间,才是生活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饮食不宜太过,太过则伤身。酒饮半醉,饭吃半饱,是古人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一生坎坷却长寿,皆因他有节有度的饮食之道。他主张素食淡味,饭吃半饱即止;虽爱喝酒,但绝不贪杯,酒至微醺便停。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先喝一杯酒,再吃一碗粥,半醉半饱之时,四肢百骸悠悠然如春暖花开,神气舒畅。

病多从口入。大鱼大肉,肥甘厚味,好酒贪杯,无节制的饮食习惯最伤身。

酒喝半醉,饭吃半饱,才得人间真味,才是养生之道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出世”是道家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入世”是儒家的追求,“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半出世一半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范仲淹自由行走于出世与入世之间。他积极入世,投身仕途,以天下为己任。纵然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也未曾令他消沉。因为葆有一颗出世的心,自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坦然笑对人生风云。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一如既往地为当地干实事,兴办学堂,教化民风,所到之处皆政清人和,为百姓所敬慕。

其实,对世人而言,“入世”便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仰不愧于心,俯不怍于地;“出世”则是在喧嚣浮华中安静下来,以清澈明亮的心境淡然面对尘世纷扰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人生,就在这一半一半之中。半因半果,半苦半乐,未来世事茫茫,一半还之天地,一半让将人间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本文由“诗词中国”(shicizg)编辑

图片来源“壹伴图库”

如有疑问请联系删除

每天5分钟,把日子过成诗

半忙半闲,才是生活;半醉半饱,才得真味

今天看小诗妹了吗?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必须

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