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看懂成分表 你也能做護膚達人

在如今的護膚品界掀起了“成分黨”熱

除了少數精於此道

大多小女仙只知道一二

其實知道基本的成分

不但省心、省錢

而且可以避免掉進各種坑

First meeting今天就準備了一份成分黨入門攻略

讓你一分鐘變身護膚達人

乾貨!成分表是怎樣構成的

無論是化妝水、面霜、乳液,還是面膜,成分大體可以分四種:主體成分、有效成分、保溼劑與防腐劑。

1. 成分表按含量、濃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

所以小仙女查看手上的護膚品成分表會發現,水總是排在第一位。

但護膚品中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商家可以自由排序。

還有些成分,國家規定最大添加量不能高於1%。如,透明質酸鈉、視黃醇、寡肽-1等。所以,即便護膚品的主要宣傳成分是這些,也不可能出現在成分表的前列。

2.所有成分使用INCI名稱(國際化妝品原料命名),如果沒有INCI名稱,才使用俗名。

謹記:成分不能使用修飾語,例如:某某提取物是不允許的。(如果有,就要考慮護膚品的真假與優劣了)

3.所有在中國出售的產品,都必須使用中文簡體標註成分表。

技能!成分含量有什麼秘密

起主要功效作用的成分濃度高效果比較好,如維C、煙酰胺、水楊酸、果酸等等,常用的濃度基本都在1%以上。

但成分不見得越高越好,一般是濃度越高越有刺激性,還需要其他方面的平衡。

苯氧乙醇、山梨酸鉀、羥苯甲酯、多元醇類等都是常見的防腐成分,含量通常不能超過1%,因為濃度高了刺激性高,國家有嚴格規定。

也有因為成本高控制濃度的,比如視黃醇,正常來說含量大概在 0.1% ~ 0.5%就很不錯了,當然它的刺激性也比較高,不太建議白天用。

還有一類,如維生素E(也叫生育酚),可以高濃度也可以低濃度,主要看它的功效是什麼。低濃度時,它的功效主要是保持產品不變質,維持其他功效成分的活性,而高濃度時則起的是抗氧化功效。

看過來!如何通過成分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

小仙女,你選擇的不同功效的護膚品中應該含有以下成分,但不限於這些成分哦~

美白:維C、煙酰胺、熊果苷、蝦青素、氨甲環酸等

補水:透明質酸鈉、膠原蛋白、神經酰胺、角鯊烯、寡肽-1等

抗老:膠原蛋白、維生素E、視黃醇、酵母等

煥活:乙酰化六肽(六胜肽)、異黃酮、玻色因等

抗痘:水楊酸、乳酸、蘋果酸、茶樹等

修復:角鯊烷、寡肽、金盞花等

舒緩:神經酰胺、卵磷脂、牛油果樹、積雪草苷、蘆薈汁等

First meeting碎碎念

小仙女,First meeting要提醒一句,別看到成分表中帶有乙醇就從心裡牴觸。其實,酒精是一種常用溶劑,不溶於水的成分須藉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濃度適中的話,酒精不會對肌膚造成刺激。

在護膚品成分表中,丁二醇、丙三醇等溶劑類的成分也只能輔助起到保溼作用,並沒有切實改善肌膚的效果,也一般不會對肌膚造成刺激。

護膚品濃稠不等於高營養,有時候是靠添加膠質造成的視覺假象。這些成分營造出了濃郁的質地和清爽的使用感,但事實上對肌膚無益也無害。

小仙女們,看完這篇文章

你是不是也加入到了“成分黨”大軍?

有問題肌膚@First meeting

下期再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