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論員:收放自如,怎樣練就這種能力?

本報評論員

“現在防控還不能夠麻痺,還是不要進行過多的聚集活動。大家想看電影,就看網上的吧!還有球賽這些大型聚集活動,特別是在室內,還要控制。再有就是餐飲,掌握人數。今天我到西溪溼地去了,那裡是預約。預約旅遊,現在一律要求在定額的30%,我覺得這些還都是需要的,這也是一個國家治理水平的表現。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考察調研時這樣說。

光明日报评论员:收放自如,怎样练就这种能力?

收放自如是一種能力,也是對當下如何兼顧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一個解答。

收,要保持警惕、嚴密防範。雖然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境外情況不容樂觀,當地時間4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將見證確診病例升至100萬。加之國內河南、湖北等地又陸續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的確診病例,我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較大。此時,我們必須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絕不能麻痺大意。

放,要有力有序、有方有效。復工復產關係到國家經濟的增長前景,也是群眾的需求和願望。我們看到,各地分區域分風險進行差異化復工,“點對點”、“一站式”接送務工人員的包車穿梭在祖國大地上;我們看到,一系列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張張消費券撐起了消費小陽春;我們也看到,5G網絡、生命健康帶來了新機遇,“宅經濟”和“雲生活”蘊含著新動能。

收放自如,進退裕如,考驗著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面對疫情大考中的難點和堵點,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杭州的做法是個示範,2月11日上線的杭州健康碼是杭州城市大腦的創新產物,人們憑藉綠碼通行,而紅碼、黃碼者需按規定隔離並健康打卡。如今健康碼在全國推廣,提高了信息核查的效率,成為識別風險的好幫手,也讓老百姓出行得更從容,體驗了智慧城市帶來的便捷。

該收的地方也得收。像電影院等公共場所還沒開放,景點只能採用預約參觀的方式等,這些都是疫情防控下的必須。當然如何“收”得有效也是種考驗。電影等文化作品,如何更多更好地搬上網;景區的雲旅遊,該怎麼加強線上體驗,這些都不妨思考。收得迅速有力,收得“藝術”,這是新的課題。

“如乘駿馬,進退裕如”,疫情大考下的收放自如,背後是精細管理、精準施策,是對突發狀況的靈活處理和對新技術的創新應用。這種能力是我們戰勝疫情,實現發展的底氣,提升這種能力,需要下更大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