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短短六千字,激盪四十年——四十年前的今天這篇文章改變了中國

閱讀提示

以“解放思想”為號令,向“實事求是”集結。真理標準討論在破除思想枷鎖的同時,凝練了億萬大眾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共識、對改革開放的共識,促成了“人的現代化”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同程推進。依靠這樣的共識,中國在百舸爭流的世界格局裡實現了後發超越,在萬象一新的科技事業中創造出了大國重器,在全球治理革新的進程中貢獻出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時間定格在這一刻。

中國上百臺印刷機轉動,不同的報頭之下,出現了同一個標題;校園的閱報欄前擠滿年輕的面孔,無數學子聞風而至,閱讀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鋪展稿紙,千百支筆重新抖落塵埃,準備書寫同一個主題;被一種沉重的沉默籠罩的中國大地,隨著第一聲響動,忽然爆發出轟鳴。

這是1978年5月,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一版刊發。它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成為那支撬動改革開放的哲學槓桿。

短短六千字,激盪四十年——四十年前的今天這篇文章改變了中國

短短六千字,激盪四十年。

這場討論,成為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哲學宣言,不但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凝聚了思想共識,而且確立了中國改革進程中的理論原則和思維模式。

這場討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深入,既成為改革開放的前奏,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奏,使中國在道路探索上實現了理論創新與實踐檢驗的良性互動。

這場討論,成為中國社會思想現代化的重要一環。解放思想的力量、實事求是的精神,強有力地推動著中國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演進,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過渡。

“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2018年4月,在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窗口海南,習近平主席如是說。改革開放的破曉之光,同樣普照改革開放再出發之路。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回到1978年的歷史現場,透視這場思想理論界的大事件,馬克思的名言再次成為最好的總結。

那一年,中國正徘徊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無數等待憑票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長隊,幾億人單調的綠、藍、灰,知識界的焦慮與糾結,共同構成了1978初春的歷史印象。中國發展的邏輯是什麼,中國現代化到底要通過何種方式抵達?自近代以來就盤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問題,再次成為時代之問。

“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觀點已由鄧小平同志提出,以實踐標準破除“兩個凡是”教條的聲音也開始在理論界出現。5月11日,歷時七個月撰寫修改的理論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光明日報》刊發,則是將這些問題和盤托出,給時代之問以堅定回答。

如同江河破冰,中國社會思想解放的巨大熱情藉由這篇文章噴薄而出。刊發當天,新華社就立即向全國發出通稿,幾個月間,上百家媒體加入了轉載的行列。以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為代表,各省區市和各大軍區的負責人陸續亮明瞭自己的態度,公開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蕩氣迴腸的一個年頭。

豐富的細節不斷向後人展示,理論與新聞工作者被賦予了怎樣的責任與榮光,寫在新聞紙上的文字又是如何一勾一畫雕刻了歷史:它將潛流變為潮水,印證了一種改革突破之前必有思想突破的傳統;它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獲得了不僅廣泛而且堅實的共識,樹立了在未來改革關口破路前行的思想方法——

1978年年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從1978年再次出發的中國,開始締造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1992年初春,新的改革瓶頸亟待破局。88歲的鄧小平走向了南中國,以其巨大的政治氣魄和寬闊的歷史視野,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姓社”“姓資”的辯證解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的高超提煉,推動改革再入歷史新境。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球化縱深發展背景下的中國改革開放面臨著新一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一方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利益格局開刀,一方面致力於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30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發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時代之音。

向“實事求是”集結,以“解放思想”為號令。40年春潮帶雨,每一個“涉險灘”“啃硬骨頭”的歷史關頭,真理標準討論的精神都始終“在場”。

思想解放,就是擺脫藩籬。

《時務報》之於戊戌變法,《新青年》之於五四運動,皆是如此。真理標準大討論在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中,扮演了相同的角色。

思想解放,也是開啟新篇。

從1978年的時間節點看歷史,真理標準討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權威;從歷史的動態進程看1978年,它其實呈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化,是這一主題在特定歷史時段的顯現。

自中國的“普羅米修斯”們從遙遠歐洲“盜來”思想火種,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層次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節奏。而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完整準確的理解,促成了對中國國情及中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正確認識。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標準大討論所創設的這些條件的有機耦合,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階段。

從“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持續思考中,在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貧窮”的持續探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領這項偉大而嶄新事業,接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偉大曆程。

“大鍋飯”成了“大包乾”,“以階級鬥爭為綱”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單一公有制轉化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的大地上劃出了經濟特區,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市場經濟體系。憑藉“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實踐勇氣,憑藉“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智慧,改革開放實現了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回答了中國發展之問,回應了時代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現實命題。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改革開放40年來,關於社會主義建設、關於黨的建設、關於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每一個問題的展開和推進,都始終貫穿著實踐檢驗真理的原則。在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深化中,在將實踐成果系統化、理論化的進程中,在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齊頭並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018年,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這兩個紀念節點的“匯合”,讓中國社會有了回望與前瞻的歷史契機。像翻閱一本無字卻磅礴的史書,更多的中國人,感受到了共和國的歷史命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命運的深層共振,感受到了實踐檢驗與理論創新的深層互動。

新時代的中國,勢必要在這種厚重的歷史感當中邁向前路。

短短六千字,激盪四十年——四十年前的今天這篇文章改變了中國

思想的大門打開不易,思想的共識形成更難。

真理標準討論在破除思想枷鎖的同時,凝練了億萬大眾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共識、對改革開放的共識,促成了“人的現代化”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同程推進。

在蛇口,一塊巨型的廣告牌被樹立了起來,上書“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幾個大字,率先亮出了解放思想的深圳態度。這個口號也隨之從蛇口走向全國,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普及性理念;

在北京,十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在社會各界的反覆呼籲下聯名提案,建議設立教師節,以表徵教師“應當享有的崇高社會地位”。最終,教師節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崇文重教逐漸形成社會大氣候;

在央視首屆春節聯歡晚會上,因為觀眾的普遍呼喚和熱線點播,飽受爭議的《鄉戀》最終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文藝舞臺上唱響。從一首歌開始,多樣共融、多態共生的社會文化逐漸形成……

採擷這些富有象徵意義的歷史鏡頭,一個社會變革後的蓬勃朝氣昭然可見。由真理標準大討論肇始,中國社會逐漸形成了敢試敢闖的創新思維、開放自信的國民心理、競爭共贏的社會意識、破除積弊的思想魄力。也是由真理標準大討論錘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內化成為中國人的認識基礎、精神力量、社會責任。

為有源頭活水來。依靠這樣的共識,中國在百舸爭流的世界格局裡實現了後發超越,在萬象一新的科技事業中創造出了大國重器,在全球治理革新的進程中貢獻出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今天,站在真理標準討論40年的歷史節點再度回首,一個向世界敞開的中國已經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大國英姿背後是大國心態,開放格局背後是開放氣度,現代化成果背後是現代化精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如這句話所深刻提煉的,真理標準討論,正是一場揭示歷史邏輯、推進時代潮流的過程,也是形成對歷史邏輯和中國發展堅定信念的過程。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向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對外開放的歷史任務,眼前的雄奇景色、耳畔的歷史長風,都在發出呼喚: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觀念革新中凝聚力量,堅定被實踐檢驗過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讓曾經開啟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為全面深化改革賦能。

實踐拓路,真理在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改革開放再出發,新的歷史已經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