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榮歸!北大深醫支援深圳市三院5名醫護回家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田懷谷 彭蓓

3月31日,深圳第一批78名醫護人員圓滿完成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抗疫”任務,並在完成規定的“隔離期”後,返回原工作單位。這78名醫護人員中,有5位來自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北大深圳醫院”),他們是:質量與醫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長吳清香主任護師;急危重症中心鄒白梅護師、羅明東護士、張蓴護士;營養科廖功誠醫師。北大深圳醫院黨委書記王濤等前往深圳市三院迎接該院“抗疫英雄”們回家。

“抗疫英雄”荣归!北大深医支援深圳市三院5名医护回家

北大深圳醫院積極響應深圳市委市政府號召,自2020年2月1日起,陸續派出10名醫療骨幹前往深圳市三院支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這些醫療骨幹主要來自急危重症中心、營養科、醫學檢驗科等。

該院急危重症中心鄒白梅護師是最早一批被抽調到深圳市三院支援的工作人員之一。據她回憶,整個2月,深圳市三院重症監護室都很忙,每名護士分管2位病人,每4個小時換一次班,每天6個班。

“因為重症監護室都是新冠肺炎重病人,護士們需要為病人做霧化、抽血、留標本,有的病人還上了ECMO,時刻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各項指標。在上班的時候,一刻不得閒。經常忙到護理記錄只有下班後才有空寫。”鄒白梅護師說。

在重症監護室,醫務人員的隔離衣有嚴格的穿戴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將感染風險降至最低,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護目鏡、口罩戴得很緊,長時間佩戴後,導致醫務人員面部皮膚有勒痕,甚至皮膚破潰疼痛。

出於防止感染的考慮,在深圳市三院重症監護病房,醫務人員的個人手機一律不得帶入病區。因此,在工作時間裡,醫生護士們幾乎都是“與世隔絕”的,只有在下班後的休息時間,他們才能和外界取得聯繫。

營養科廖功誠醫師的工作,則是想盡辦法讓輕症病人“吃好”,讓重症病人得到所需的營養,幫助他們儘快康復。2020年2月24日,廖功誠醫師作為深圳市衛生健康委第六批支援醫療隊成員到達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營養科支援。

在詳細瞭解了市三醫院在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人數、危重症患者情況、會診量、腸內腸外營養使用情況等的基礎上,他和其他兩名支援深圳市三院的營養科醫師一起,加上市三院現有的營養科醫生,共同努力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是集體討論分析在院不同類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特點;二是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期間和出院後的飲食指導;三是參與危重症患者會診,結合患者病情對會診患者的腸內、腸外營養方案提出建議;四是開展營養查房;五是參加網絡遠程專家會診;六是加強營養治療中西醫的交流與協作;七是與市三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商討改善食譜及供餐工作。

目前,北大深圳醫院仍有5名醫療骨幹留守深圳市三院,繼續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他們是:急危重症中心科主任張衛星主任醫師、副主任黃磊主任醫師、黃穎主管護師、高志明護師;醫學檢驗科餘輝技師。

黃磊主任醫師介紹,深圳市三院還有在院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所以我們會堅守崗位,與深圳市三院的同仁們繼續努力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