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痛斥"中小学老师?说得不全对,做得不够好!

“如果你只是释放不积累的话,最后你就会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空空如也。我们很多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就只教你一点点东西,不断地重复,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有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知识面很狭窄,他们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子教好……”俞敏洪在最近几天的一次直播中如是说。

说中小学老师不读书有点以偏概全。有些老师读书且有想法,但不敢突破教育体制的束缚;有些老师思维固化,不知变通,靠“标准答案”搞教学;有些老师确实不学习、不提高,发展受限、晋升无望,把注意力放在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内容上。

俞敏洪

罗杰斯在几十年前评价美国教育时,就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学校是最传统、最保守、最僵化和官僚主义盛行的机构,也是一个最抗拒改革的机构。”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单纯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有老师自身理念、家庭教育观念、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把“育”放在首位。“育”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育”,也是科学思维、科学意识的“育”。

学校和老师不从心底热爱孩子,只重成绩轻素质,只重分数轻能力,任何与标准答案违背的、与学校要求不一致的,都不让孩子去尝试,不允许孩子犯一点儿“错”,免得学校领导谈话、家长抱怨。

家长把成绩、排名看得比素养更重要,孩子学习好,就不能在学校、在外面受一点儿委屈,谁碰我孩子就和谁干,谁让我孩子受屈,我就去告谁。

俞敏洪

校外培训机构把教学搞得花里胡哨,把营销搞得热火朝天,只要碰到几个优秀的,就会有众多家长排除交钱;只要你不尽快报名,就告诉你别的孩子都学了,不学就落下了,谁还管你“育”不“育”,因为我只负责教学。

其实在教育领域,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人”,特别是“老师”。如果作为老师,真心的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就会有自身的学习紧迫感,就会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就会在教的过程中用言行传递“育”的理念。

或许把所有问题让老师来背负有些不公,但这就是职责所在,中国也从不缺少敢于突破的优秀老师,无论是体制内、机构内都有一大批的人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育”的职责。

俞敏洪

当我们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记不得自己从某个老师身上学了多少知识,能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让你奋进、受你尊敬、有人情味的老师们,他们才是呵斥学生、把希望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从俞校长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担忧。但如果教育过于商业化,美好的愿望常常偏离方向,被现实打脸。

教育是最应该远离商业化的,因此国家不允许民办教育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进入义务教育领域。

现实也是如此,一旦商业味道过浓,一旦发展过快,就没办法保证所有的下属机构能够准确执行上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初衷。结果就是很多机构要看着报表搞教育,这样如何能确保教育机构吸引更多有情怀、爱孩子的老师?

俞敏洪

所以,许多教育机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多“会讲课、会表演”的老师,甚至比学校体制的老师要优秀很多。

但这些老师追求的不是孩子的成绩吗?追求的不是业绩考核吗?

如果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是真正在做教育,就会更关注每个孩子自身的进步、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成绩的提升。

虽然,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机构,都没办法改变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追求,但却可以影响。

罗杰斯在其《自由学习》中,就列举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案例。许多老师冒着被学校批评、被家长指责的风险,大胆地尝试自由学习的方式,真正使孩子们获得了解脱,获得了长久的成长。

俞敏洪

许多孩子在回顾这一段经历时,都表达出了对老师的敬意。因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不再由学校、老师、家长评价,而是自我的评价。

其实,老师看不看书,就像学生考不考满分一样,并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最重要的标准是对自我价值的内心认同。

教育是人人都懂,又人人都不懂。关心教育、苛责教育,有助于教育的进步。同时,教育也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的。

国家要树立导向,改革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去行政化,鼓励教育实践、教育改革。

学校作为执行政策者,特别是校长,不能眼睛只盯着上面,不看学生,把老师束缚得死死的,应该勇于突破、大胆尝试,把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自己政绩的唯一标准。

俞敏洪

老师要有情怀、爱孩子,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不要总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不是成绩和排名。

教育机构要在教学上少些花样、在营销上少些功利,给更多有情怀的老师机会,帮助他们成长,促进他们进步,不是以业绩来评价。

俞敏洪

教育机构更应该把优秀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一些在线教育,向贫困山区、贫困家庭倾斜,不要让在大中城市本已经过剩的教育资源在竞争中消耗掉。

其实,当所有这些都能成为现实,家庭教育就不会存在问题。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家长都被培养成优秀的教育者,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不全依赖家长或受家长影响。

俞敏洪

如果总是期望家长懂教育、会教育,还要学校、老师干什么?国家还费这么大力气搞教育干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