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痛斥"中小學老師?說得不全對,做得不夠好!

“如果你只是釋放不積累的話,最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空空如也。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俞敏洪在最近幾天的一次直播中如是說。

說中小學老師不讀書有點以偏概全。有些老師讀書且有想法,但不敢突破教育體制的束縛;有些老師思維固化,不知變通,靠“標準答案”搞教學;有些老師確實不學習、不提高,發展受限、晉升無望,把注意力放在能給自己帶來經濟利益的內容上。

俞敏洪

羅傑斯在幾十年前評價美國教育時,就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學校是最傳統、最保守、最僵化和官僚主義盛行的機構,也是一個最抗拒改革的機構。”

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單純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還有老師自身理念、家庭教育觀念、校外培訓機構的問題。

中小學教育不同於大學教育,由於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要把“育”放在首位。“育”不僅是道德層面的“育”,也是科學思維、科學意識的“育”。

學校和老師不從心底熱愛孩子,只重成績輕素質,只重分數輕能力,任何與標準答案違背的、與學校要求不一致的,都不讓孩子去嘗試,不允許孩子犯一點兒“錯”,免得學校領導談話、家長抱怨。

家長把成績、排名看得比素養更重要,孩子學習好,就不能在學校、在外面受一點兒委屈,誰碰我孩子就和誰幹,誰讓我孩子受屈,我就去告誰。

俞敏洪

校外培訓機構把教學搞得花裡胡哨,把營銷搞得熱火朝天,只要碰到幾個優秀的,就會有眾多家長排除交錢;只要你不盡快報名,就告訴你別的孩子都學了,不學就落下了,誰還管你“育”不“育”,因為我只負責教學。

其實在教育領域,所有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人”,特別是“老師”。如果作為老師,真心的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就會有自身的學習緊迫感,就會表現出對學生的理解,就會在教的過程中用言行傳遞“育”的理念。

或許把所有問題讓老師來揹負有些不公,但這就是職責所在,中國也從不缺少敢於突破的優秀老師,無論是體制內、機構內都有一大批的人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踐行“育”的職責。

俞敏洪

當我們回憶自己的教育經歷,記不得自己從某個老師身上學了多少知識,能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讓你奮進、受你尊敬、有人情味的老師們,他們才是呵斥學生、把希望的種子種在學生心中的、平凡而偉大的人。

從俞校長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擔憂。但如果教育過於商業化,美好的願望常常偏離方向,被現實打臉。

教育是最應該遠離商業化的,因此國家不允許民辦教育機構以盈利為目的進入義務教育領域。

現實也是如此,一旦商業味道過濃,一旦發展過快,就沒辦法保證所有的下屬機構能夠準確執行上層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初衷。結果就是很多機構要看著報表搞教育,這樣如何能確保教育機構吸引更多有情懷、愛孩子的老師?

俞敏洪

所以,許多教育機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有很多“會講課、會表演”的老師,甚至比學校體制的老師要優秀很多。

但這些老師追求的不是孩子的成績嗎?追求的不是業績考核嗎?

如果作為一個教育管理者,是真正在做教育,就會更關注每個孩子自身的進步、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成績的提升。

雖然,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機構,都沒辦法改變家長對孩子成績的追求,但卻可以影響。

羅傑斯在其《自由學習》中,就列舉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案例。許多老師冒著被學校批評、被家長指責的風險,大膽地嘗試自由學習的方式,真正使孩子們獲得瞭解脫,獲得了長久的成長。

俞敏洪

許多孩子在回顧這一段經歷時,都表達出了對老師的敬意。因為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不再由學校、老師、家長評價,而是自我的評價。

其實,老師看不看書,就像學生考不考滿分一樣,並不是評價的唯一標準。評價最重要的標準是對自我價值的內心認同。

教育是人人都懂,又人人都不懂。關心教育、苛責教育,有助於教育的進步。同時,教育也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進的。

國家要樹立導向,改革評價體系,推進教育去行政化,鼓勵教育實踐、教育改革。

學校作為執行政策者,特別是校長,不能眼睛只盯著上面,不看學生,把老師束縛得死死的,應該勇於突破、大膽嘗試,把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評價自己政績的唯一標準。

俞敏洪

老師要有情懷、愛孩子,不斷加強學習,豐富和完善自己,不要總以一種權威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而要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地關心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不是成績和排名。

教育機構要在教學上少些花樣、在營銷上少些功利,給更多有情懷的老師機會,幫助他們成長,促進他們進步,不是以業績來評價。

俞敏洪

教育機構更應該把優秀的教育資源,特別是一些在線教育,向貧困山區、貧困家庭傾斜,不要讓在大中城市本已經過剩的教育資源在競爭中消耗掉。

其實,當所有這些都能成為現實,家庭教育就不會存在問題。我們不能期望所有的家長都被培養成優秀的教育者,孩子以後的成長也不全依賴家長或受家長影響。

俞敏洪

如果總是期望家長懂教育、會教育,還要學校、老師幹什麼?國家還費這麼大力氣搞教育幹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