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鍾南山院士一線戰“疫”:敢醫敢言,盡顯醫者本色。

2020年新年前夕,自中華腹地、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漢發散,一股特殊疫情蔓延至全國,一時間,人心惶惶、眾說紛紜。

其中,一位老人果敢發聲,坦陳疫情之急迫,巍然坐鎮防疫前線。

他呼籲人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卻在耄耋之年毅然逆著人流、投身疫情戰場的第一線。“三山鎮疫(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成為人們抗擊疫情的一記定心丸。

1936年,鍾南山出生於南京一個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蕃是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在家庭的影響下,鍾南山自幼便立志“做一個治病救人的好醫生”。

醫學之外,鍾南山也愛好體育鍛煉。1958年,在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讀大三的他以54.4秒的成績創下了第一屆全運會400米欄的全國紀錄,並一舉奪得男子十項全能亞軍。國家隊曾邀請他參與訓練,抉擇之下,他依然堅持從醫之路。

為了提升自己,也為了學習國外先進醫學技術,1979年,鍾南山通過國家外派學者資格考試,成功獲得赴英國進修的機會。歸國後的他很快便投入到救死扶傷的最前線,鑽研臨床醫療,

並於1996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鍾南山不懼個人安危,帶領團隊堅守前線,積極探索治療方案,成功抗擊非典疫情。作為抗疫領軍人物,他被評選同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此後,他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積極推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2020年年初,當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籠罩全國之時,84歲的鐘南山又再次請纓,擔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投入抗疫戰場的第一線。

帕斯卡曾說:“沉默是最大的迫害,聖者是從不緘默的。”在病毒肆虐、舉國動盪的時期,少有人敢於挑戰權威。在眾說紛紜中,為了正視現實、為了生的希望,鍾南山仗義執言、毅然發聲,他的敢醫敢言成了“真話”和“良心”的代名詞。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是中國的脊樑。”

而鍾南山院士正是這根剛正不折、無私無懼的中國脊樑。

最後,感謝那些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默默堅守的人們。在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們不懼險難,以血肉之軀為你我撐起生命的屏障。他們或許並非身懷異稟,卻有一顆溫熱、執著的心。一份不留名的物資、一個無聲的背影,他們身體力行地詮釋著那句箴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