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用好用實專項資金 加大潭江水資源保護力度

近日,江門市印發實施了《江門市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效能,以實施新辦法為契機,全力加大潭江水資源保護力度。2019年,潭江流域劣V類水體比率同比下降23.5個百分點,達標水體比率同比上升31.3個百分點,優良水體比率同比上升29.7個百分點,潭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一、建立長效機制“管好錢”。明確資金來源。按照量入而出、量財辦事的方式,進一步規範資金來源,明確專項資金由市、縣兩級地方財政收入解繳設立,市本級和7個市(區)按上一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列入財政年度上解事項,保障了專項資金來源穩定,實現了專項資金逐年遞增。2018年專項資金4200多萬元,2019年專項資金4900萬元,2020年專項資金5300萬元。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健全完善資金申報和審批、資金撥付、監督管理、績效評價等全程監管機制。堅持公開公平,根據項目申報情況,採取集體研究、專家評審等方式進行分配,並於市水利局門戶網站公開專項資金分配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實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專項資金違規情形及相應處理、責任追究方式,確保專項資金使用合法、安全、高效。

二、強化績效導向“分好錢”。完善使用範圍。著力轉變資金支持發展的方向、方式,減少“直接補助、事前補助”,重點支持最能推動河長制工作、最能改善河湖水環境、最能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項目,最大限度地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近年我們將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潭江流域汙染源整治、生態保護、水環境管理能力建設、生態保護補償,水質保護科研、宣傳等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項目以及“五清”“清四亂”等專項行動任務的落實。

強化實績導向。以績效目標為導向,向支出進度快、項目建設效果好的市(區)傾斜,並相應壓減支出進度慢、資金使用管理不規範的市(區)。

三是發揮槓桿作用“用好錢”。充分發揮了專項資金的放大作用,實現以“小”資金撬動潭江水資源保護“大”效益。強化專項資金推動作用。專項安排市本級水質監測資金,設置跨縣水質監測斷面150個,帶動縣鎮二級分別在河湖跨界斷面設置河長制水質監測點854個,每月進行水質監測預警和通報排名,形成壓力傳導,進一步壓實了各級河長治水管水責任。在“五清”專項行動中,獎補7個市(區)850萬元,“撬動”全市投入4.05億元,有力推進“五清”專項整治。推動潭江水環境協同保護。以資金獎補為激勵,推動市、縣、鎮三級聯動,形成協同保護合力。從2019年開始,每年對每個鎮(街)補助10萬元,引導各鎮街積極落實配套資金4000多萬元,用於河湖保潔工作,實現了所有河道常態化管理。從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中統籌1000萬元,建立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3000萬元,對潭江流域上游各鎮(街)實施獎補,大大促進了潭江流域水環境協同保護。

強化示範帶動。通過市級專項資金,以點帶面,帶動各市(區)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和重視水環境治理。如鶴山市每年安排3000多萬元,專門設立了河長制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獎補專項資金,建立了縣級財政穩定投入機制,有效提高了鶴山市治水管水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