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新冠肺炎疫苗5月底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丨權威發佈

清華大學:新冠肺炎疫苗5月底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丨權威發佈

  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介紹了學校抗疫攻關情況。他說,清華大學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從診、治、防三個方面全面佈局,聚焦疫苗、藥物、臨床診療技術、病毒傳播防控、應急決策等方向,組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已於2月2日啟動了第一批8項抗疫應急項目,其中包括程京院士的核酸檢測技術,張林琦教授的疫苗、單克隆抗體藥物以及董家鴻院士牽頭的“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結合疫情發展情況,學校於3月18日批准了第二批7項抗疫應急項目。

  “在學校的全面佈局和全力推動下,抗疫科研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部分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到抗疫一線。”鄧寧說,比如程京院士團隊研發的核酸試劑盒在1.5小時內可以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病毒進行檢測,具備2萬人份/每天的產能,已捐贈給武漢抗疫4家醫院核酸試劑盒共計1.2萬人份;董家鴻院士牽頭研發的“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已在武漢的8家定點醫院、1家方艙醫院和72個隔離區進行了部署,其中的智能診斷系統已經用於4萬多病患的精確診斷,為全方位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支撐。

  鄧寧介紹,學校在前期科研攻關基礎上,整合優勢學科,務求解決國家抗疫的迫切需求、痛點問題,從診斷、治療、防控、善後四個環節部署組織了8支抗疫科技攻關突擊隊,分別是病患預防檢測及確診檢測技術、超敏定量PCR試劑盒技術、抗體藥物及疫苗、室內及樓宇空氣殺毒技術、基於蛋白的病毒傳播阻斷劑、幹細胞炎症治療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和心理康復系統,集中全校資源和力量全力保障科研攻關突擊隊的工作。

  經過1個月的全力攻關,科研攻關突擊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令人振奮的重大進展。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已成功分離出200餘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在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支持與幫助下,團隊已啟動與騰盛博藥、藥明康德的聯合攻關,打通了研發、試驗、生產的全鏈條,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清華大學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服務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優化和完善。例如,通過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主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流行病長期準確預報的能力和預警機制;推動建設一個協同高效的疫苗藥物研發平臺和體系,提升我國在疫苗和藥物方面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能力。”鄧寧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