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清華特獎90後小夥一線戰“疫”

我要做志願者!”

2月14日一大早,湖北省紅安縣某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站來了一位主動請纓的年輕小夥。

“我叫劉夢暘,是一名黨員,也是清華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希望能夠在咱們社區做志願者。我對社區很熟悉,現在人手緊缺,請求派我到一線!”

“你還是學生,父母同意你來做志願者嗎?”工作人員關切地詢問。

同意!因為我父親是民警,他一直都在抗疫一線。”劉夢暘回答。

於是,在核實相關情況後,從當天下午開始,他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志願者的工作中。

春節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形勢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這期間,有無數白衣天使為我們留下了最美逆行背影,也有眾多志願者默默堅守在崗位,以“星星之火”,照亮了疫情陰霾下的天空。

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抗疫一線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劉夢暘

,就是志願者之一。

上陣父子兵,並肩戰疫情

做志願者以來,劉夢暘平均每天要工作4個小時以上,是在社區服務站裡唯一一個需要穿著防護服進行工作的崗位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從給病人開出行證明幫助他們就醫、購買急需的醫療物資,到為老人家搬運米麵上樓、耐心給群眾講解政策以舒緩他們的心理焦慮等,劉夢暘每天需要做的工作繁多且瑣碎。

很多時候一天跑下來腳底痠痛,口罩、衣服都滴出了汗水,但是第二天他依然充滿熱情,狀態飽滿地投入到志願服務中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為社區裡的老人家送物資上門

上陣父子兵,劉夢暘選擇做志願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和鼓勵

“我的父親是一名人民警察,勤勉、執著、講奉獻。從小到大我一直都以父親為榜樣,希望能夠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人。自從疫情防控的號角吹響之後,我在家裡就很少見到父親。他一天24小時基本上都吃住在本地的疫情防控卡點上,需要對每一個經過卡點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登記、測量體溫、勸返不合規人員、對疑似人員採取隔離措施等。除此以外,還要到分管的交警、派出所等單位督導疫情防控和社會治安管理工作。所以有時候幾天都回不了家,有時候很晚回來也是匆匆忙忙換身衣服就又要回到崗位上了。”

看著年過半百的父親日復一日地為疫情防控早出晚歸,劉夢暘的內心被深深觸動到了。“我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所以那天就向父親表達了想去做志願者,父親非常支持,還鼓勵我說‘作為黨員,作為年輕人,就應該衝上去

,為咱們社區群眾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2月15日,湖北迎來了春節後的一場雨雪天氣。那天,為了避免居民外出聚集欣賞雪景帶來潛在的感染風險,劉夢暘主動請纓值守在被封鎖的路口,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勸說居民回家,並且一站就是一整天。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雪中值守在社區路口

寒風凜冽,雪花不斷飄落在他志願者的紅色馬甲上,他就抖落一下,繼續值守。

還與父親互通微信,鼓勵對方站好自己的“哨崗”。那一刻,兩代黨員,同心並肩,是父子,也是戰友;是家風血脈的繼承,更是不朽黨性的傳承!父子倆一個在城市的卡口,一個在社區的路口,共同為疫情防控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這些天,我更能體會到普通工作者的不易。比如有一次,一位送煤氣的大叔來購買口罩,我勸他說現在藥店口罩緊缺,讓他儘量不要出門、保護好自己。但是他說如果自己不出門,很多家庭可能就沒有煤氣吃不上飯。我才發現他戴的藍色口罩已經磨損、幾乎變成黑色了,最終我們想盡辦法為他提供了五個口罩。這樣的人在大街小巷裡有千千萬萬,他們可能是送煤氣的、可能是修水道的、也可能是運菜的司機……正是因為這些普通人勤勤懇懇的付出,才為城市提供了正常的生活保障,雖力量細微,但同樣可敬。”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為消除安全隱患,給鐵絲網捆綁綵帶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投入志願者工作至今已經三個星期,從一開始每天起早貪黑、跑前跑後,到現在情況漸漸好轉,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忙碌,劉夢暘一直堅持為大家服務,他覺得非常充實,居民們也紛紛對這位“清華研究生”豎起了大拇指。每當收到大家的誇獎,劉夢暘都有些靦腆地說:“你們不要這樣誇獎我,相比醫護人員,我只是做了一點微末小事而已。”

雖身處疫區,仍堅持科研

歷史上,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環境,清華人都始終堅持學習與科研。即使是在西南聯大時期,課堂外炮火連綿,屋簷下暴雨滂沱,但在教室裡,師生們依然挺起民族脊樑,在黑板上書寫下:靜坐聽雨。

疫情發生後,邱勇校長鼓勵清華師生:“越是艱難時期,越要保持定力。”心有定力,則不為物役。“雖然因為疫情導致工作多有不便,但是我和組裡的小夥伴們都積極克服環境、開展工作。”劉夢暘說道。

寒假至今,劉夢暘線上聽課,遠程科研,閱讀文獻,開展實驗。每天自律規劃時間,保障科研時間不低於4小時;同時保持與導師、同學的線上開組會,多元討論,拓展思維。寒假期間,他還完成了一篇會議論文的投稿,並展開新研究課題的調研,以及碩士畢業論文的撰寫等。

“疫情發生後,學校和系裡都帶給我們很多溫暖。我的導師劉奕群教授一直在給予我鼓勵,不僅從學習科研上給我提供了充分的指導,而且經常關心我和家人的健康情況,還為我們的生活物資是否充足而擔心,真的非常感動!學校在疫情期間成立了清華黃岡學生臨時黨支部,我主動擔任了組織委員,期間校領導慰問時幾度哽咽,對於我們的關懷更是字字關情。這些鼓勵都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相信寒冬一定會過去,春天一定會來臨。”

劉夢暘的研究工作聚焦於檢索性能的評價,這也是信息檢索領域最重要和基礎的研究問題之一。用戶感知是評價體系中最關鍵的因素,因此,他的研究關注於構建搜索引擎用戶的認知模型,設計評價指標來衡量檢索性能,為進一步優化信息服務提供指導。這些研究不僅對於排序算法改進、用戶界面優化具有重要意義,能切實提升信息服務效果;還有助於理解用戶需求,改善用戶搜索體驗;同時,這也將提升搜索引擎的經濟收益,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2019年,劉夢暘榮獲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子的最高榮譽。“能得特獎,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們組裡科研上的交流,比如我們每週參與實驗室的組會,會上與我的導師劉奕群教授、與各位師兄們頭腦風暴、碰撞思想,打開了我的科研思路,使我受益良多。”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劉夢暘特獎答辯現場

而在科研以外,劉夢暘還是一名“健身達人”,每週兩次健身房,酷愛游泳和打籃球,跳高也是他的強項,努力踐行著清華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標。他還自嘲是一名“北漂歌手”,從小熱愛音樂的他,擅長小提琴、彈吉他。週末有空的時候就會帶上自己的音樂設備去鳥巢、地鐵、街頭演唱。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曾在美國KDD會議交流活動上為大家演唱歌曲

“我很享受在人潮人海中自由歌唱的體驗,卸掉包袱後,你不是名校的學生,而是一個隨性的靈魂。我覺得這可以緩解學習科研上的壓力,也鍛鍊了自己的膽量,表達了對於生活的熱愛。”劉夢暘分享道。

願做疫情防控中的星星之火

因為自己的努力,可以幫助別人變得更好,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值得——也正是懷著這樣的希望,劉夢暘投入到家鄉的疫情防控中,每天堅守在社區,從身邊的細微小事做起,幫助家鄉人民排憂解難。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間:劉夢暘)

“我的家鄉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是將軍之鄉,有十四萬英雄兒女為了人類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奉獻了生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數不勝數。生於斯、長於斯,這些紅色的種子、堅定的信念深深根植在我骨子裡。

家鄉養育了我,清華培養了我,在這特殊的時刻,我必須主動擔當起來,能做一點,就多做一點。”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社區工作人員來檢查、關心志願者的工作(右一:劉夢暘)

願做疫情防控中的‘星星之火’,與全國人民一起點燃戰勝疫情的‘燎原之勢’,如董必武董老所言:‘樸誠勇毅,不勝不休’!”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劉夢暘,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17級碩士研究生,師從劉奕群教授,研究基於認知模型的搜索引擎性能評價。獲2019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西貝爾學者”榮譽稱號,是清華大學“星空計劃”第四期學員。研究生階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在WWW、KDD、SIGIR等信息檢索與數據挖掘頂會上發表論文,並曾獲得SIGIR2018最佳短文提名獎、華為獎學金、西貝爾獎學金等。

習近平考察調研

清華大學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

清華本週公開課表,點它!

95歲清華物理系教授在線開課公式:71+1=+∞

審核 | 賈伽

來源 | 計算機系校友會

获清华特奖90后小伙一线战“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