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常說“開卷有益”,爸爸卻說“開卷未必有益”,聽誰的?

語文老師提倡閱讀,每學期都給我們推薦閱讀書目,在教育局推薦的書目外,還自己給我們推薦書目。經常在我們耳朵邊嘮叨“開卷有益”,爸爸卻說“開卷未必有益”。

語文老師常說“開卷有益”,爸爸卻說“開卷未必有益”,聽誰的?

爸爸說,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開卷”指的是“什麼卷”很重要。“卷”一方面指的是書本。我們會接觸到哪些書?

1.教科書,也就是教科書,這是必須讀的,精讀的。

2.經典詩文,比如《論語》《詩經》《唐詩三百首》之類的流傳千古的作品。

3.文學名著,包含有永恆主題和鮮明人物形象,並能經受時間檢驗的作品。

4.哲學歷史類書籍,像《史記》《資治通鑑》《清史稿》這樣的書籍。

5.科學類書籍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的《時間簡史》等作品。

6.人物傳記類作品,《毛澤東傳》,《居里夫人傳》等等,這一類以人物為主線,凸顯人物的人格特點和精神特質。

7.各類教材輔導書,這是我們中國的學生最熟悉的一類書。

8.沒啥作用的雞湯文,沒啥用的雜書。

這些書,就是“卷”,除了第七、八類,都是傳誦千古的好文章,都可以讀,值得讀,是不是都要和讀教科書一樣,字斟句酌,條分縷析,一字字的琢磨呢?

語文老師常說“開卷有益”,爸爸卻說“開卷未必有益”,聽誰的?

北京 國家圖書館


答案是否定的。

古往今來,這些書浩如煙海,第二到第六類幾乎就是我們各大圖書館的藏書類別了,國家圖書館藏書量是3510萬冊,這是世界第十位,位居第一位的是美國的國家圖書館,藏書1.62億冊。這些書都要讀嗎?即使你不眠不休一輩子也讀不過來,第七類,估計也就是上學的時候讀的,畢了業就見不著面的書了。最後一類也不用讀,雞湯就是管當時,過後就清湯寡水的了。

“卷”還有別的意思嗎?有,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卷”還指的是報刊以及各種網絡信息。

1.各大報紙,比如《人民日報》等

2.各大媒體平臺,比如新華網等

3.自媒體平臺,比如頭條網、百家號等

4.各大電商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等


語文老師常說“開卷有益”,爸爸卻說“開卷未必有益”,聽誰的?

網絡給你最熱的新聞

開卷有益嗎?有,瞭解國家大事,瞭解世界大勢,實現購物夢想,正是有了發達的網絡,我們才真正建立了世界村、地球村,實現信息互通有無,物質相互交流。

開卷也未必有益呀,這些信息是鋪天蓋地,如果你一定開卷,或者面面俱到,那就註定是“信息過量載入”,被信息淹沒了。

怎麼辦?只能是按需閱讀,按需搜索,這樣這些信息才不至於需要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語文老師常說“開卷有益”,爸爸卻說“開卷未必有益”,聽誰的?

揀選有用的書讀來才有益


所以,我們不能隨便閱讀,開卷不一定有益,要對書籍有所揀選,揀選那些合用的、正確的書來讀。讀書定要緊的就是把書中的經驗也好、道理也好化為自身的經驗,這才是真的“開卷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