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畢業學生是國家的精英,但人才外流嚴重,怎麼看?

航海人10


北大,清華作為中國最高學府,人才外流嚴重。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和重視。一個人才的成長,政府和個人或家庭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花費了很多的物力和財力。成才後為誰服務,他的走向問題雖說是個人的自由,他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一切。但有時也牽扯到一些國家或者民族的利益。無論人在那裡發展,只要做一些服務於人類,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會理解的。但是,如果違備了自己的良知,唯利是圖,做一些危害國家和民族的事情,那麼他就是民族的敗類,人人得而誅之。總之,還是希望大家以民族利益為重,以國家大義為重。無論你在那裡,都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英雄。


草雨生


我覺得主要是全球化時代,高層次人才都往錢多的地方流動。

可不是嗎,中國中西部的去東部,東部的去海外,小城市的去大城市,農村的來城市打工。全世界也是類似的不止是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坦桑尼亞等國的中產階層、富人也都陸續向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家移民。英國有很多巴基斯坦、印度、南非移民。美國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有歐洲移民、黑人移民、拉美移民、亞洲移民和印第安原住民。

德國、愛爾蘭、英國、瑞典移民在美國很多,還有墨西哥、海地等國。

主要原因無非:

1、哪些國家是發達國家,工資更高,生活條件更好。

2、有許多新科技、高科技、文化產業,更適合全球科技人才發展,實現自己的價值,因為很多職業發展中國家需求小,崗位不多。

3、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優惠移民條件,生態環境相對好一些,社會保障比較齊全。

4、國內競爭壓力太大

5、個人的選擇,家庭的選擇,有親戚在外國。


司馬公說歷史


北大、清華是我國最高高等學府,集中了全國最多的教育投資、最頂級的師資和最出類拔萃的人才。

學以致用。全國的頂級精華用於全國最關鍵的地方,才能完成我國教育戰略。

恰恰相反的是,這些頂級學府培養的成果人才,卻大都輸送給了國外。實際上就是利用我國最優秀的資源為國外培養人才。是不是滑稽可笑?

這是我國教育界的悲劇,有關部門反思並及時糾正。


劉俊利


能讀清北的,通常也都是家庭學歷較高、很重視教育的,寒門學霸的比例還是很低的。因此這些資深學歷高、家庭條件也不錯的,要麼是父母自己年輕時沒條件出國,對於出國留學和工作的人比較羨慕;要麼是切身感受過國內外收入差距對生活的影響。那麼首先這些人都會希望孩子能出國深造,並且留在國外。

反而名校的寒門學霸留存率很高,一方面自己沒條件出國深造或定居,另一方面即使出國也多半是公費保送,他們出身貧苦,更加懂得知恩圖報。這類人才的報國之心是發自肺腑的。

看看鐘老的家吧,小戶型,簡單的裝修,簡單的傢俱,卻在國難之時力挽狂瀾,這種令國人欽佩,世界醫學界敬仰的大家才是我們的瑰寶。試想,如果是自幼出身名門,父母要麼有錢要麼有身份,出國留學分分秒搞定的家庭,會有心思放在科研和報效祖國嗎?他們只會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一位。

自己國家疫情危難時都沒聽說北大校友捐款,這美國疫情爆發,某些北大校友自發捐款,這種刻在骨子裡的心態,只恨自己不是黃髮白皮膚。所以這些人走了也好,否則一旦起戰事,恐怕要直接調轉槍口對準國人的。


城市發展報告


現在已經不只是高等院校學生外流嚴重,現在已經轉到了中小學,很多中產以上的家庭都開始從中小學就把自己的孩子往國外送,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西方文化,能快一點融入西方,為什麼要融入西方國家,其實就是因為只有融入進去才能輕鬆的獲得綠卡還有國籍,從而為這些孩子定居其他國家打基礎,也是為這些家長提前做好退路。

而高等院校的學生外流嚴重,八層都選擇留在海外,只有不到兩層的選擇回來,這說明了其實這些人努力的原因並不是說為了做多少貢獻,而是為了自己能夠出國去,至於為什麼急著出國,裡面的原因很多人都清楚,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其實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並不是全部怪這些留學不回來的,其實個人原因只是一部分,還有其他原因也很重要。

什麼是其他原因,這個我們不能說太多,只能說很多東西真的限制了人才獲得更多發揮的空間,也就是說很多有能力的人沒辦法獲得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就沒有機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太多的原因導致了不公平的結果,有能力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能幹的不如能說的,能說的不如有關係的,所以導致許多有能力的人跑路去找相對比較好的奮鬥環境,這個也就不奇怪了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跑出去不回來。

所以其實想要留住人才光靠愛國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畢竟高等院校出來的人其實很聰明,所以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有利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幾千年來的一個慣例就是投其所好才是拉攏人心的最佳方式,給對方需要的東西和好處,對方得到了相對的滿足才會跟你混,想要別人跟你混,你又不願意給別人好處和機會,別人看不到任何對自己有利有好處的希望,誰還傻乎乎的跟你混,有能力的自然會選擇好的地方去,光靠各種精神方面去約束沒有用,實質性的東西才是最有用的,所以想要留人就必須捨得拿出好處來,當然現在的樣子已經固定根深蒂固,所以想改變其實很難很難。


無法超越的足跡


發問者,你好!

我是中國精神病院第三八六分院的王院長,從網上看到你的發言後,我院十分重視你目前的病情,你的突然發病讓我院全體人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感到十分的驚訝。

竊格瓦拉醫師(我院的主治醫生)看到你的情況後表示願意盡最大能力為你治療,鑑於你目前的病情,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因此我們希望你能主動來我院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的相關工作。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要樹立起堅強的信心,我們一定會讓你走出陰影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期待你的病情早日恢復,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榕樹下20180816


剛才百度了一下,確實有許多出國留學就不願意回來的。結合其給出的原因加上我的分析,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部分外國在教育、科研以及經濟發展環境上,目前較國內更為出色(特別他們的科研投入比國內多很多),這些留學生想要個人發展得更好一點,留在外國會有比較好的平臺,這無可厚非;

二是能在清、北畢業又出國留學的,基本上算是最優秀的人才,他們留在外國可能獲得比較高的待遇,或者進入比較理想的行業、公司、機構;

第三,如果我是這些人中之一,如果我回來之後發展得比不上其他沒上清、北的同學,我會感覺臉上沒光。(這點純屬調侃,請勿當真)

目前我國內部科研、教育、營商環境正在加速向好發展,但目前仍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只是前途比較光明,而某些地方現在就比較好,所以有些留學生選擇了把握當下而不是未來。

然而,做為一名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的國家不靠我們自己建設還能靠誰呢?等著別人把國家建設好我再回來享受,我想這樣的想法會被很多人鄙視吧。這次疫情期間,一些針對留學生的言論傳播很快很廣,例如“祖國建設你不在…”這樣的,我覺得是有原因的。

致敬李四光、錢學森那樣留學有成回國效力,以自己所學為中國崛起而奮鬥的偉人!


小強她老公


NSF關於美國截至2015年博士畢業生的數據統計報告,裡面有部分內容涉及到外國留學生的去留比例和就業統計。

外國留學生去留比例

這份統計結果中,中國有近90%的博士畢業生選擇永久定居美國。

任何一個國家培養一個博士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大量的留美博士,怎能讓我們不痛心。

而根據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在全部6785名畢業生中(不包括定向生)有1035人(15.3%)選擇出國深造,2836名本科畢業生中有699人(24.6%)選擇出國深造,2494名碩士畢業生中有137人(5.5%)選擇出國深造,1455名博士畢業生中有199人(13.7%)選擇出國深造。

對於清北畢業學子以及中國的博士,哪怕是一個流入別國,都讓我們痛心疾首,這一串串數字更是觸目驚心。

謝曉亮: 1984年畢業於北大化學系、獲學士學位,並在該系繼續攻讀研究生。他的研究重點是單分子光譜檢測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201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雪梅: 1988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吳皓:於1982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學接受醫學預科教育,201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我們不禁需要深思,為什麼中國的高端人才大量外流?

這裡是我找到的一份關於科學領域博士的薪資待遇:

美國生物醫學博士待遇(1美元=7人民幣):

平均早期職業年薪:$ 88,1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33,000

中國生物醫學博士待遇(985博士畢業,以下均以985博士畢業為參考):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0萬人民幣

美國化學工程博士待遇:

平均早期職業收入:$ 96,1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46,000

中國化學工程博士待遇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5萬人民幣左右

美國有機化學博士待遇:

平均早期職業年薪:$ 83,4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46,000

中國有機化學博士待遇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0萬人民幣左右

之所以拿生物和化學領域博士對比,是因為既是知乎勸退專業,又是國家最重要的前沿專業。

顯而易見,這樣的對比簡直不要太讓人感慨。我都不知道究竟是我國的博士科研人員太不值錢,還是美國的科研人員太值錢。

如果單論薪水肯定不夠嚴謹,畢竟貨幣不同,但看數據並不能證明什麼!

於是我找到了房價相關的數據,畢竟房子是硬通貨。

按住宅平米來算,深圳幾乎是洛杉磯兩倍、北京是紐約兩倍,上海是芝加哥近4倍(被中國房價下了一跳)。

這裡我就不再比較美國的醫療和社會福利體系(因為實在差距太大)。

看到這裡,你似乎慢慢明白了為什麼名校的優秀人才爭先加入美國國籍。

但是反過來,我們必須得正視自己得不足。

中國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幾十年,但是我們的人才卻不斷向外流出。

我們不能說我們這一代人不愛國了,我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一定都是燃燒著一團熊熊的烈火。

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只是以“愛國”為口號,要想留住我們的人才,我們更應該投入大量的資源。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僅能夠留住我們的人才,還能讓中國如同現在的美國一樣,匯聚世界的人才、精英。



Lily趣料電影


這確實是一個悲劇,中國投入巨資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清華北大畢業生),大部分人畢業後沒有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來,而是流失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裡去。這是典型的為他人做嫁衣,值得我們的思考。


從畢業生個人的角度,本科畢業後去國外深造,這確實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畢竟目前歐美國家的頂尖大學的科研實力,綜合實力等指標要遠遠高於國內的大學。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卡梅隆大學,康奈爾大學等,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都是世界大學排名比較靠前的大學。這些大學裡有更頂尖的科研設備,更為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更多的科研投入,有更多的專業內頂尖的大師級學者,這些無疑是國內的大學包括清華北大都無法比擬的。很多華人在這些大學裡讀研究生或者搞科研,取得了在國內的大學裡無法取得的科研成就。他們為所在國家的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升了這些國家的科技水平,增強了所在國家的綜合實力。


另外,雖然中國大陸地區這些年來經濟崛起迅猛,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國,但是國內人民的生活質量,社會福利等,跟歐美普通人比較起來,確實存在差距。所以這些精英人士,畢業後去歐美留學,大多數會選擇留在該國,加入該國國籍,也是很正常很符合人性的行為。畢竟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一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些成為外國人的華人精英,對於中國而言,確實是人才流失,是中國的損失。



但是,這個事情需要一分為二的看。


這些從中國清華北大畢業移民過去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精英,真的就對中國毫無幫助,真的完全是中國的損失?也不一定!先說遠的,大家都知道錢學森吧,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勳,還有跟他同時代的很多留美精英。在中國最為艱苦的時代,帶著從歐美學到的專業知識回到國內參與建設,大大的提升了國家的科技水平,增強了國家的硬實力。回到現在,也每年有很多在國外讀了博士拿到綠卡之後的華人精英,回到國內尋求發展機會,積極投身於國家的經濟建設之中。他們帶回來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專業技術,管理經驗等,都是中國的發展所需要的,或者幫助中國培養頂尖人才。比如清華大學的姚班和智班的創建者姚期智,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他回國後進入清華大學,創立最頂尖人才組成的姚班和智班,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計算機方面、人工只能方面的頂尖人才。這些人才至今都活躍在中國的人工智能界,很多業界獨角獸企業,創始人都是他培養的。


另外歐美國家始終對於中國以及中國人有偏見甚至歧視,中國培養的精英去歐美留學和定居,能增加雙方的交流與溝通,有助於改善他們對華人的態度,有利於提升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華人整體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


華人精英即使移民加入外國國籍,也並不是說他們就是背叛了中國,除了極少數人移民國外就自信心優越感爆棚歧視中國同胞之外,絕大多數華人華僑對於中國都還是有感情,心繫祖國的。每當中國遇到大的災難,比如抗戰期間抵抗日本侵略,比如地震,比如洪水,比如此次肺炎疫情,在國外的華人華僑都沒有無動於衷袖手旁觀,而是積極的捐款捐物,甚至親自回到中國去第一線出力幫忙。



2020-4-2 於蘇州


風一樣的BOY


就說一條,現在國內很多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要求引進老師的標準是“洋博士”,也就是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或者至少在國外做過博後有相關成果的人。那你說畢業之後不去國外鍍鍍金咋辦?

當然有的人會說,你可以去不需要洋博士的學校呀,但問題是很多這樣的學校並沒有相關的科研經費,短期內想讓他補全某些清北畢業生所在專業的學科積澱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基礎科學領域,先發優勢和規模效應,還是挺明顯的。

另外在某些學科領域,歐美確實是領先於我國,這個是一個事實。取之於歐美,用於我國,這並不丟人。需要抨擊的是那些“吃裡扒外”的,要知道不少留學生還是抱著以下這個信念的: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