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老屋场的回忆


故乡情——老屋场的回忆

好久没回老家了,一是驻村在外,二是父亲已随弟弟搬迁至安置小区。

今天(2020年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传统的小年节,按照土家习俗,要去给已故的长辈上坟。早上,我便带着儿子回到了我的老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绿葱坡香家垭村(小地名董家堡)。

我们一路赏着美丽的雪景,不知不觉就到了老家。

故乡情——老屋场的回忆

可是,眼前除了几间圈舍外,其余的已是白茫茫的一片雪花覆盖着的平地了,之前的一排土木结构房屋已不见了踪影,公路边摆满了不中用的一些木材,应该就是从原来老屋上拆下来的,在这之前一个月左右,听父亲说过老屋拆出了,我一直都有过想回去看一看的打算,毕竟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一晃在那些房子里已经度过了四十几个春秋,哪怕参加工作后,只是逢年过节回到老屋小栖几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久久的站立在那里,和儿子讲起了我们儿时的记忆。

自我记事起,这里就是一大排房子,其中有两间是全部用木质搭建而成的,那是榨坊,旁边还有四间土木结构的房屋,那是我们的住房。

说起榨坊,也许现在有很多人都不曾见过,就是用来榨油的房子,包括菜籽油,漆子油,桐子油,以前科技还不算发达,吃的菜籽油,漆油都是用木榨(也叫土榨)榨出来的 ,那个时候,在我们大队,开榨坊不多就我们八、九两个生产小队合建在我家的一个榨坊,一到油菜籽,漆子成熟季节,我们这可热闹了,临近的几个生产小队的都要来这里榨油。

由于那个年代,用来喂猪的粮食少之又少,多半都是以植物油为主,尤其是漆油炒洋芋几乎是主食。

那个时候,父亲多半时间都是以榨油为主业,但根本就挣不了什么工钱,都是别人送来油菜籽或柒籽来榨油,我父亲就当上榨油师傅,最后以分成的方式分点菜籽油、漆子油。

每到年底了,一些家里没有种植油菜籽的农户或山上没有漆树的农户就来我家里买油,也是那个时候,才能多少换点活钱。

一到榨油的季节,我最喜欢的就是赶磏(完全用石头砌成的圆形磏槽,用木料做成个三角形的支架,安上两个大大的石滚,套上牛在前面拉,人就坐在支架上使唤,这就叫赶磏),只要我在家里,父亲都会带着我坐在支架上,手里拿着使牛条,一圈又一圈的压着石槽里炒过了的菜籽或漆子, 直到压成粉末状才算完成这道工序,然后就将这些粉末放在大木甑里蒸透来大气,再用稻草包住放在木圈桶(上下无底,只有一个围圈),然后要用脚上去使劲的踩(也叫踩饼,每次看到父亲上去踩的时候都还在冒着热气。

听父亲说,就是要趁着热气腾腾的时候踩,才能踩得更紧,踩好之后就取下木圈,再套上两根铁环,这道工序完成之后,就将这样踩好的饼放到木榨里,再加上厚厚的木屑,一块一块的加(也叫做打榨)。一直要加到紧密无缝为止(要注意最后一块木屑要比其他的长,也要结实),这些工序结束了,最后就是出油了。

要真正榨出油来,说起来简单,一个人还很难做完这个活,一般最低就是两到三个人,用撞杆不停的往加的最后一块木屑上撞,撞松了再加木屑,这样越加越紧,才能起到挤压的作用,渐渐地,只见一滴一滴的油流出来了,这时,拉撞杆的几个人也是汗流浃背了,因为父亲长期干这个活,大家都叫他师傅,所以,每次拉撞杆时也都是他在前面抱头子,这就是整个榨油的过程。

嗨,一到榨油结束,这里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天下了,那就是借用栓撞杆的绳子荡秋千,可好玩啰!记得那时候,跟前的小孩子和亲戚家的孩子都喜欢在这里玩。

这个行业大慨搞了好几年,后来随着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自己喂的猪也越来越壮,加之机械化榨油的兴起,手工土榨坊已不再受亲睐了,这间榨坊也就满满的歇了下来。

后来,因为落实责任制,八、九两个生产队将这个榨坊卖掉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姐弟三姊妹都陆续上了学,家里负担也越来越重,父亲在外打了几年工,收入也不是很景气,回来之后,父亲便又想到了烧瓦,这间榨坊地基又排上了新的用场,刚好房子前面有道高坎,顺势打了个土窑,请来了瓦匠师傅干起了烧瓦的活路。

那时我正在读小学,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帮忙干活,尤其是遇到下雨天,可忙坏了人,要收瓦胚子,时间长了,我也学会了做瓦胚子,烧好一窑瓦大约要三天三夜,都是用木柴,如果说没得好的山林可干不了这个事,幸亏那个时候,我家的山林几乎是全村最大的山林,因为在当时,全村还没有几栋平房,大多都是土墙屋,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都要盖上青瓦,否则都是树皮,木瓦甚至石板。这个事虽然人很辛苦,但每年需要瓦的人也多,总算或多或少挣得了些钱供我们三姊妹读书。

这个事连续做了三年,因为做瓦要用牛糟泥,加之我家那头牛已岁数很大,以前榨油也是这头牛,所以父亲再也不忍心使用这头牛了,烧瓦也就歇业了。

这都是发生在两间木屋里的故事,我都参与过,也为我们的生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记忆犹新。

大慨是在2000年左右吧,因老木屋年久失修,一些木柱慢慢的腐朽了,我弟弟便干脆拆出了,在原地修起了几间猪舍,这也是现在唯一还留存在那里的几间房子。和儿子站在老屋场讲完了这两个故事,我们便冒着风雪给已故的爷爷、奶奶和母亲上坟去了。

故乡情——老屋场的回忆

坟上完了,我给儿子说,这才是真正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哪怕现在变成了耕地,但我们的故土还在,我们的祖先还在这里,所以每年遇到传统节日,我们还得回这里,哪怕给已故的长辈烧几张纸,燃几柱香,也要体现出后备对长辈的怀念之情。

作者系湖北省巴东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