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的孩子讀小學之前要不要上“銜接班”?基層老教師這樣說

就算你生活在一個十八線縣城裡,如果你的的孩子要上小學了,要不要參加“幼升小”銜接班培訓?一位在基層從教二十年的老教師告訴你:一定要!

能得出這個結論首先要對普通縣城的教育情況有所分析,筆者所生活的地方就是一個十八線小縣城,這個縣城的基礎教育在近幾年都在全省所有縣城的評比中排名前列,應該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地方,下面就先從軟件硬件各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筆者所生活的縣城雖然連續幾年都是基礎教育全省先進,但是一直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大班率,2019年縣裡教育主管部門強制下令:小學每班級不得超過45人。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卻帶來了一大串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每個教室能容納的人少了就需要增加新的班級,於是教室不夠了,更麻煩的是老師也不夠了。地方財政能不能有足夠的投入招聘到足夠多的老師呢?據筆者所知本縣的第一第二小學有超過30%的老師都是代課老師,有些農村的村小代課老師的比例甚至更高。代課老師的工資很低,在收入極低的情況下如何能保證代課老師教學質量?

其次是筆者說的是小縣城的情況,如果對近幾年師範類方向就業有所瞭解,結合我國的貧富分化狀況就能理解,成績好的原意從事教育事業的學生大部分走向的收入高的大城市,小縣城缺老師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如果地方財政投入不夠的話只能降低招聘標準。

第三,就算是合格的在學校裡接受過足夠師範類教育的老師,要成長為一名好老師也是需要很長時間學習和培訓的,用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就能理解,比如你到醫院去,你覺得一個工作多年的護士打針更好一點還是一個剛剛畢業的護士打針更好呢?而且現在教育行業裡還有個大問題就是非師範類的學生也能直接考教師資格證,筆者再用醫院來打個比方,如果醫生這個行當也可以放開考試,你覺得一個學了5年醫學院的學生和一個學了5年建築的學生都考取了行醫資格證,你覺得誰的醫術更好一些?

第四,筆者告訴你真相:什麼樣的老師才是真實的好老師?正常情況下,他/她班上的學生成績呈現兩頭尖中間寬的狀態,他/她會特別關照成績靠前的一部分學生,這是班級的門面,成績中等的學生呢?是班級平均成績的基礎。成績靠後調皮的學生呢,能提高是最好的,只要不出安全問題,老師也就這樣了,實在管不了太多。所以分析來看,一個孩子在班上處於哪個集團其實都是靠他自己,我國教育的競爭,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

第五,不知道主管部門是怎麼考慮的,幼兒園不讓講拼音數字等等知識,只讓孩子玩遊戲,而一旦進入小學,就開始了競爭狀態,基本上小學開學一個月,一個班級前中後三個集團基本上就已經形成了。就算現在有研究可以證明提前學習了小學一年級知識的學生,到了小學三年級優勢就不明顯了,作為望子成龍你,原意你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落後嗎?因為很有可能一步落後就一直落後啊!

所以綜上所述,讓幼兒園的孩子在升小學之前提早學習小學知識,很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