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虽然是放在了北宋的时代背景下讲述的,然而女主角盛明兰的成长史,却非常符合当今社会的女性价值认知,它强调了女子要自立自强,不要去过度的攀附或者依赖男人来过活,不能一辈子在宅院里绕不出来,要会取悦自己,展望规划更遥远的未来,不以嫁人为第一要紧的幸福筹码。也就是像当今所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从这个角度来看,仿佛这部电视剧是披着古代的外衣,来讲述极具现代思想的女性成长奋斗史。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也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也有很明显的封建糟粕。比如对于盛明兰的设定,明兰是一个很通透的人,小小年纪却早已经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但是作为女子,她不以诗书为要,只使她认得几个字,以纺绩针黹学管家为主要目标,她的字写得很粗陋,诗文上也不通,反而这样的设定,使她看起来更加的宜室宜家了,使得她同时赢得了几个优秀男人的青眼与眷顾,这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却暗合了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常常听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很明显这是对女子的轻视。但是剧中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个糟粕思想,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和强调。为什么这么说呢?再来看看剧中其他人设吧!先来对比一下盛纮的一妻一妾,大娘子王若弗和小妾林噙霜。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剧中的设定,大娘子王若佛是一个不通诗书,大字不识几个,言行鲁莽冒失,但是却稳稳做好了大娘子的位置,最后获得了非常好的结局。三从四德在她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对于封建社会的三从就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要求,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言”,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容”,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理事之道。可以说大娘子是一个无才的人,但无才却成就了她的德。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这与林噙霜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剧中把有才华通诗书的女人,统统都设定成了狐媚轻浮的角色,比如林噙霜和林噙霜的女儿盛墨兰。林噙霜家世没有没落之前,也是一个闺阁大小姐,所以她读过不少诗书,而且文思也比较敏捷,在当时看来,这可以称得上为一个才女,盛老太太之前就比较欣赏她的才华的。但是偏偏剧里,把这样一个读过书有才学的林噙霜,设定成了一个为了荣华富贵,利用自己的才学诗书为筹码,与男人暗中苟且毫无廉耻之心的女人。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不仅如此,把同样通诗书有文思的墨兰,也设定成了林噙霜的翻版,林噙霜和盛墨兰的诗文才华,都成了为达目的而故意与男性吟风弄月的下作。剧里剧外都让人唾弃鄙夷,且不说这里故意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但从逻辑上来说,这样的可能大不大?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让人更通达也更加的清高更加的洁身自好,而林噙霜与墨兰偏偏这两个颇通诗书的两个女人,品格却连普罗大众的走卒贩夫还不如吗?反倒落到了娼妓之流的心性?这个设定是不是本身逻辑上就有点说不通呢?还是说剧里就故意的要向我们阐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封建糟粕呢?

《知否》电视剧固然很好,然而谁看到了它让人不能忍的封建糟粕?

  可以说,剧里的剧情与人物演技以及服化道,都是没得说的,但是看着看着就看出了剧情背后的不妥,过分打压有文化有才情的女子,却抬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个封建糟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