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新宁公安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青春洋溢、热情担当,他们临危不惧、冲锋在前。

他们褪去稚嫩与青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肩膀扛起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用无所畏惧的勇气与干劲书写着青春的力量,用坚守诠释着敢担当、善作为的公安精神!

勇于担当的“守门员”

“爸爸,你在哪里呀?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能回家陪我呀?”

“爸爸在外面工作,等爸爸工作做完了就回家陪你和妈妈好吗?”

这是一位父亲跟两岁女儿的通话,电话这头的人叫何威,1991年出生的他,现任新宁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高桥中队指导员。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1月26日,大年初二。

“全体人员取消休假,立即返回单位抗击疫情!”还在和家人吃着年夜饭的何威接到了单位打来的电话。“没问题,我马上就到!”何威爽快地回答。

“怎么这么急着走啊,明天再回去报到吧。”家人不解地问何威。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警察,现在抗击疫情需要我,我必须冲上去。”取得家人理解的何威匆匆地扒了几口饭便放下碗筷,迅速地整理好行装,挥手不舍地告别家人,踏上了抗疫征程。

身为交警的他,同时肩负着保春运和抗疫情的双重任务,他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牢牢把守着进入新宁县的“西大门”。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你好,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拦截、敬礼、观察、询问、核查证件,配合卫健等部门量体温、消毒,何威和同事们驻守在狮子寨防控疫情检测点对过往人员及车辆一一检查,他们孜孜不倦地重复着检查流程,时刻绷紧着心弦,不敢掉以轻心。

截止目前,何威共计排查车辆1000余台,检测人员2800余人,为抗疫保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疫情结束后,最想见我的妻子和女儿。”谈及家人,何威双眼满含歉意,脸上却充满坚定。

身为一名人民警察,何威始终坚守在“战役”一线,他用自己的坚韧、忠诚和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90后民警的责任和担当!

硬核抗疫的“外乡人”

彭龙,新宁县公安局清江桥派出所民警,1996年出生的他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警。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他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坚守了警察蓝的职责与使命,诠释了警徽的庄严与神圣。

因为辖区内复杂的社情和治安维护需要,彭龙坚守到年三十晚上8点才启程回150多公里外的新邵家乡与父母团聚。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大年初二,与家人共享团聚时光的他突然接到通知:全市公安机关取消休假,全力抗击新冠病毒。面对严峻的疫情,他来不及与家人细说,便匆匆赶赴工作岗位。

疫情防控初期,核查涉疫人员的详细信息是首要工作,彭龙主动请缨担任核查联络员,带领一村一辅警逐一核实返乡人员信息。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为了加强群众的防护意识,彭龙每天带着辖区的一村一辅警,穿梭在各个行政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人员易聚集的各类场所进行巡查、劝散。疫情防控期间,彭龙组织巡查200余次,劝散聚集人员560余人次。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抗击中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辖区的居民依然看到彭龙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90后的他用一个个坚毅的背影诠释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即使责任”的含义。

努力拼搏的“接线员”

“喂,110,我在路上看到一辆外地车辆经过。”

“110,我们村里有人聚众打牌。”

类似的警情每天有上百条,涉疫数据核查、分类推送、下发会议通知、信息反馈、指挥调度等,这是新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张野每天最基本的工作。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1995年出生的张野,是指挥中心最年轻的一位值班长。身负重任的她为了高标准完成工作,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加班加点核查各类数据。

张野家住在邵阳市,距离新宁两个半小时车程,交通诸多不便。疫情防控期间,张野的爱人也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街道疫情防控点协助抗疫。面对两地分居的爱人及尚在哺乳期的孩子,张野深感愧疚。

“还好家里人都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一直安慰、鼓励我,让我放心工作,不要担心家里。我时刻告诉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作为值班长,更应该坚守岗位,冲锋在前。疫情就是警情,坚守就是担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绝不能缺席!”

「战时政治建警」新宁公安“90”后,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张野连续作战,有序地完成了接警、派警、调度等工作。处理警情500余起,其中涉疫警情300余起。她用拼搏的精神诠释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她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座城的安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