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世上没有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古于艺能别开蹊径者皆学有渊源、贯通古今之变,而成佛成祖。艺术在真善美的前提下创新才有意义。书法艺术以线条为生命,线条与造型相辅相成,所以创作,旨在寻常一画,别具筋骨风神而独树一帜。我自幼游艺于书法篆刻,不胜愉快,今逾古稀,更足以忘岁月,益延寿。”

——林健艺术独白

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林健,字力帆,1942年生于福州,斋号补砚斋。林健先生自幼爱好书法篆刻,师事沈觐寿、陈子奋先生。致力研讨秦汉篆、隶,能融于刻印之中。现为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社员。早期潜心清代名家篆法,又以之临写三代两汉篆隶,复以三代两汉的笔意临写清代名家篆隶。他以此双向对流的思维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篆隶造型,使之升华,贯之书法篆刻创作,追求劲健奇肆的风格。陈子奋评之“解牛中肯,放马不羁,惟其不离成规,故能反乎成规”。

 林健先生自一九七六年至今,四十年中创作了大量书法篆刻作品,许多作品入选“现代中国书道展”“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共和国书法大系”“中国美术六十年”等展事,并多次奉派出国交流书法篆刻艺术。他出版有《补砚斋书法篆刻》《篆刻字汇》《力帆林健印存》《补砚斋集·篆刻文字类编》《林健篆书千字文》《临汉祀三公碑示范》(VCD光盘)《汉魏石刻拓本补砚斋主人题识》等。林健的艺术独白:“世上没有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古于艺能别开蹊径者皆学有渊源、贯通古今之变,而成佛作祖。艺术在真善美的前提下创新才有意义。书法艺术以线条为生命,线条与造型相辅相成,所以创作,旨在寻常一画,别具筋骨风神而独树一帜。我自幼游艺于书法篆刻,不胜愉快,今逾古稀,更足以忘岁月,益延寿。” 
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在当代印坛,出产寿山石的福建,篆刻家并不多,但却出了三位可以写进当代篆刻史的人物,老师陈子奋,学生石开,还有石开的师兄林健。林健先生治学严谨,其宗法《祀三公碑》,长期致力于秦汉篆隶研究,不断的临写三代两汉篆隶文字,数十年如一日。先生的书法一如其印,或曰书法与篆刻高度统一。使人见其印如观其书,赏其书亦知其印。他常说:“篆从印入,印从篆出。说明篆与印二者相辅相成之关系。学篆与学印,犹如划船必须左右双桨齐力,此为印学不二法门。篆书之进步有利于刻印演变,篆刻之成绩亦有益于篆书创新,篆书形成风格用之刻印则有水到渠成之功。”林健先生的书法作品,文字或跌宕多姿,随意而成,于变化中求统一;或绸缪正整,屈曲慎密,于统一中求变化。先生还时用隶笔磔法甚或楷书捺法。给人以奇兵突出且浑然无碍之感。雄劲奇肆,饶有金石气息。

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林健先生在拓片书法题跋方面有着明显特色。注重形式感和题跋的经营位置,文字书写钤印的大小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整体风格统一,又极富自家特色。让人觉得古朴鲜活、张力强,却充满现代的韵味。先生择白石的篆法,劲健与猛厉,那种纵横往来,长驱直入的线条恣肆雄奇,甚得齐氏之神韵精髓。同时也融进了汉简和伊秉绶笔意。用笔简洁劲利,下笔毫不迟疑,线型刚锐明净。线条粗细、疏密的穿插变化恰到好处,柔而不软、松而不散、细而不弱、密而不过。笔法灵活多变,顾盼生情,挪让有节,妙笔生花。在大量直笔中时用曲笔,既丰富了线型,又能化呆板为神奇,有的还颇带汉碑额中的曲笔意趣。加之落款行草书纵然开阔,随心所欲,简洁高古。(先生篆字的造型能力极强,若探其消息,强悍中杂调皮之状,开合处有幽默之趣。——石开)这种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其实是先生数十年功力的厚积薄发,是一种炉火纯青,无为无不为的境界。这种平平淡淡的童心意趣,抱元守一的质朴无华,已不单单是一种技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是一种吃茶悟禅、平和心态的外化。也是林健先生书、印风格有别于他人个性鲜明的独特之处。

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集金石学、美学、书写三位一体的题拓艺术,其形式感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适合现代居室、会所的悬挂装饰,深得儒雅藏家的青睐。

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平安吉庆|林健篆书吉语题瓦当拓片专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