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關於巧妙勸諫的典故有嗎?

黑水


#魏平子讀春秋戰國#

本來想說兩個楚莊王時候的,發現前面有人說過了(一鳴驚人和養馬養死的),那就再說兩個,還是楚莊王時候的。


1.優孟,楚莊王時候的歌舞藝人,唱歌跳舞演戲的。孫叔敖當時是楚國的令尹,為官時候十分清廉,他知道優孟有能耐是賢人,待優孟很好,孫叔敖三十八歲就死了,死後他的兒子日子過的十分貧困,靠打柴為生。有一天他的兒子找到了優孟,尋求幫助。優孟收留了他兒子,又發揮了自己歌舞演戲方面的特長,花了一年多時間模仿孫叔敖的一言一行。

有一天楚莊王設置酒宴,優孟模仿孫叔敖上前為敬酒祝福,模仿的活靈活現,楚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了,請求他擔任楚相。優孟說:“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下,三天後給答覆。”莊王答應了他。

過了三天,優孟來了。莊王問:“你們商量的怎麼樣?”優孟說:“我老婆說別做楚相。像孫叔敖那樣地做楚相,清正廉潔地治理楚國,幫助楚王稱霸。死了後他的兒子竟貧困到每天靠打柴謀生。我要是像他那樣的話,還不如自殺。”接著唱了一首歌,感嘆做清官的不易及孫叔敖的遭遇。

莊王聽懂了,當即召見孫叔敖的兒子,給他封了四百戶的封邑。

評論——優孟這一番操作的關鍵點在於能模仿的像,引起楚莊王對孫叔敖的思念,這個屬於高難度技術活。當然孫叔敖在任時候的功績也是必不可少的。


2.這個故事是說孫叔敖,孫叔敖當上楚國的令尹的第一天,別人都來祝賀,結果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衣服,戴著白帽子過來,這是來弔喪了。

孫叔敖很奇怪,就問老人:“楚王不知道我不才(謙虛一下),讓我當了宰相,現在別人都來祝賀,你卻來弔喪,是有什麼話要說嗎”。老者說:“如果有了身份了還很驕傲,底下人就會離開他;如果職位高了做事情就自作主張不請示領導,領導就會厭惡他;收入已經很高了還貪得無厭的想多拿,就會遇到災禍(所以我先來把喪吊了)。”

孫叔敖表示願意接著聽,老者又說:“位子越高越要放低心態,官做的越大越要越要把自己當成小人物去思考問題,收入越高越要謹慎不該拿的別拿。”孫叔敖覺得很有道理,銘記在心,然後三十八歲就死了(劃掉)然後成為一代名相,幫助楚王成為一代霸主。

評論——這個老者多半和孫叔敖之前就認識還很熟,才敢這麼操作。不然人家祝賀他來弔喪,早被趕走了,也巧妙不起來了。


有人看的話就再寫幾個。


魏平子


管仲的功績來自於他的才幹,卻也得益於他與國君之間的相互信任。

而這份信任就是從下面這段對話開始的,看管仲如何從齊桓公手裡要來大權還能讓齊桓公放心。

他日,桓公又問於管夷吾:寡人不幸而好田,又好色,得毋害於霸乎?

管夷吾對曰:無害也。

桓公曰:然則何為而害霸?

管夷吾對曰:不知賢,害霸;知賢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復以小人參之,害霸。

桓公曰:善。

——《東周列國志》

這段對話來自齊桓公任用管仲之前。

齊桓公說自己喜好玩鬧打獵,還很好色,對霸業有害處嗎?

其實就是在問管仲,你覺得我這樣貪玩好色的人能當個好領導嗎?

再直白一點:我當然知道一個好的國君應該勤於國政,但我就是貪玩好色,我既不想放棄權力,又不想放棄美女,怎麼辦?

管仲的答覆勸諫很巧妙,他將放權這樣敏感的話題轉移到領導管理用人智慧和方法上。

管仲說:你貪玩好色沒關係,只要你知人善用,給予權力和信任,不濫用小人壞事,那麼國政就不會出問題,你也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國君。

深層意思:你不需要在美人與江山中間兩難。只要你任用了我,別讓小人干擾我,我就能幫你平復憂慮,國政交給我,美女你自己上,我更不會干涉你的私人愛好,宮廷生活,不必擔心權力失控。

於是權力的劃分完成,管仲順利拜相。

自古以來君臣矛盾核心都是權力的劃分不協調導致的。

皇權與相權的爭奪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哪怕朱元璋廢掉丞相職位,可相權還是以內閣大學士的方式死灰復燃,並在明朝中後期達到頂峰,繼續壓制皇權。

直到清朝,部落時代流傳下來的八旗旗主和議政王大臣制度被徹底削弱後,清朝皇帝依靠滿蒙軍事貴族與漢族地主文官大臣之間的平衡才做到了皇權“唯我獨尊”。

可以說,幾千年歷史上,君與相之間能做到君臣不相疑的非常少。

而齊桓公與管仲就做到了。


以上。

正好最近在看東周列國志 。。。


某純潔的阿宅


晏子對齊景公的進諫就挺巧妙的,進一步體現了語言的魅力。齊景公雖然殘暴,但也算通情達理,會聽從晏子的話。

晏子進諫的小故事:

齊景公非常殘暴,因為濫施酷刑而砍掉了很多人的腳,晏子就一直想找機會勸勸他。

晏子的家住在鬧市,環境比較差,齊景公就想給他換個地方,晏子說:“我在這裡都住習慣了,隨便就換地方實在太奢侈了,而且住的離市場近也方便買東西,又能夠直接瞭解很多情況,這不是挺好的?”

齊景公問:“那麼,你可知道現在市場上什麼東西最貴,什麼東西最賤嗎?”

晏子一想,機會來了,他就乘機說道:“假腳最貴,鞋子最賤。”

齊景公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說他濫用酷刑之後,沒腳的人要安假腳,鞋子便滯銷而跌價了。從此,齊景公就不再濫用這種刑罰了。

時景公煩於刑,有鬻踴者。踴,刖者所用。公問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貴賤?”對曰:“踴貴履賤。”公悟,為之省刑。

歷史小板凳凳


我是路遙知,有幸回答。

有個優孟哭馬的故事,就勸諫得非常巧妙。這個優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歌舞藝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辯才,時常用說笑的方式來勸誡楚王。

楚莊王有一匹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的繡花衣服,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沒有帳幔的床上,用蜜餞的棗幹來餵它。馬因為生活優越,天天胡吃海塞,越來越胖, 最後因為過胖生病死了。楚莊王傷心的不得了,命令大臣為愛馬安排喪事,要求用棺槨裝殮,按大夫的禮儀規格來安葬它。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一匹馬怎麼能用如此尊貴的禮儀呢?如果馬用了這種禮儀,那朝上的大臣們算什麼呢?大臣們覺得這事太過分,紛紛爭著勸諫,不同意這樣做。莊王大怒說道:“如果再有膽大敢為葬馬的事情進諫的,就立馬處以死刑!”

這時候優孟登場了,他走進宮殿大門,仰天大哭。莊王感到很吃驚,雖然愛馬死了,也不至於讓優孟哭得比死了親人還傷心啊,於是莊王問他為什麼哭得這麼厲害,優孟邊哭邊回答說:“死去的寶馬是大王如此心愛之物,我們楚國地大物博,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大王卻只用大夫的禮儀規格葬它,簡直太輕賤它的身份了。我們要用君王的規格來葬它。”


莊王一聽大喜,終於有知音人了,連忙問:“那怎麼辦好呢?”

優孟回答說:“用雕刻了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楩、楓、豫、樟等貴重的木材作裝飾,再派士兵來給它挖掘墳墓,讓老人兒童背土修墳,然後,讓齊國和趙國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韓國和魏國的使臣在後面護衛。安葬完畢之後,再為它建立祠廟,用豬、牛、羊的太牢禮儀來祭祀它,並且專門分封一萬戶的城邑進行供奉。諸侯各國聽到這事之後,就都會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賤,卻把馬看得很重,大王的愛馬一定可以流芳千古。”

莊王說:“哎呀!我怎麼竟然錯到這種地步!現在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請讓我用對待畜生的方式來埋葬它。地上堆個土灶做外槨,用銅鍋做棺材,用姜和棗來調味,再加進木蘭,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們的腸胃裡。”

莊王同意,就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膳食的太官。


結語

楚莊王要做荒唐的事,優孟沒有正面勸諫,而是鼓勵他更加荒唐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終於讓楚莊王反省到了自身的錯誤。


路遙知


春秋時期勸諫的故事有很多,可以說各種旁徵博引,言辭犀利;但是要說到巧妙二字,而且還要有記載下來的,也就百中留一吧。我在這裡拋磚引玉,說幾個典故,供君參考。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中僖公三十年,晉秦圍鄭,晉文公、秦穆公兩位大佬聯合起來打個小小的鄭國,可以說鄭國危在旦夕,這個時候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了燭之武,燭之武就領命半夜去面見秦穆公。

夜出見秦君曰:“秦晉圍鄭,鄭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晉而取鄭,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晉。晉,秦之鄰也,鄰之強,君之憂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資糧,亦無所害。且君立晉君,晉君許君焦瑕,朝得入,夕設版而畫界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取鄭,又欲廣其西境,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願君圖之。”秦君說,引兵而還。

燭之武先是從秦國的角度出發說,現在秦晉兩國合力滅鄭是分分鐘的事,但是打下來以後,秦國跟鄭國中間隔了晉國,便宜肯定都讓晉國佔了,這種吃力還加強鄰國的實力的事秦穆公您不會幹吧;然後又闡明瞭鄭國如果沒被滅,一旦秦國使者經過都可以吃香喝辣的,說鄭國存在並沒有什麼害處;最後又說晉國現在東征西討,遲早有一天要突突到你們秦國的土地,這事有損秦國利益又讓晉國得到好處,要考慮好再滅鄭國呀!

整個遊說從秦國的利益角度,層層遞進,先用假設闡述鄭國被滅對秦國的好處有多少,然後再說明鄭國存在又能起到什麼作用,通過對比立體化了鄭國存在的必要性,最後又巧妙的離間了秦晉兩國,潤物細無聲,就這樣一場滅頂之災消彌於無形。

觸龍說趙太后

這個是戰國時期的,但是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就列出來了。

趙孝成王(趙武靈王的孫子)元年,秦國趁趙王新立,進攻趙國,連下三城,趙太后當時是輔助趙孝成王執政,然後向齊國求救,齊國又一定要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去做人質才肯出兵。趙太后母性大發,心疼自己的小兒子,死活不肯,還下令誰來勸諫就吐誰口水。(這個不應該是直接砍頭才有威懾力嗎,開個玩笑)然後觸龍為了國家利益,就冒著被吐口水的“危險”,勸說了趙太后。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閒者殊不欲食,乃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太后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以為愛之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對話比較長,這裡主要說一說觸龍的策略。由於趙太后正在氣頭上,觸龍先是通過嘮家常,讓趙太后放鬆了警惕,氣先消了,然後通過自己想錘鍊自己年輕的兒子的想法,引申出由於王侯生活條件太好,以至於後代都是庸人的說法,接著提出培養要趁早,想讓他們有能力繼承王侯之位,就要現在讓他們去為國立功,不然將來有一天您去世了,到時候長安君怎麼安身立命呢?

這也是銷售常用的手法,先嘮家常,接近關係,然後說自身,通過自身再反饋到目標上,循序漸進,行雲流水,最後只要切中要害,相信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就明白了。

當然還有很多,如果單從勸諫方面來說建議看看戰國策,裡面都是通過談話交流來達成一些目的。特別是戰國中後期各大縱橫家,揮斥方遒,精彩絕倫。希望我答案對您有幫助,喜歡的點個贊,謝謝大家!


胖胖的老公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小熊打架


這道題瀟生來答。

現代人越來越不懂得說話的藝術了,這是早年比較火的梗,而在春秋戰國時期,說話的藝術被髮揚光大。不論是什麼樣的帝王,或殘暴或荒淫都會被那一句句妙語連珠所打動,這些勸諫者都有誰,他們是如何勸諫的,瀟生今日就來為大家說兩則。

考叔勸諫鄭莊公

鄭伯克段,這是《春秋左氏傳》開篇第一個故事,然而鄭莊公在誅殺親弟弟共叔段後,囚禁了寵愛段的母親武姜,併發下宏願:“不到黃泉不相見。”

過了不久,鄭莊公有些後悔但君無戲言,不得不繼續囚禁母親。穎谷考叔見狀,捕獲了一隻貓頭鷹去進獻給鄭莊公,對鄭莊公說道:“這種鳥長大後會啄死自己的母親,如此不孝的飛禽,只當拿來烹了。”

鄭莊公似有所悟,賜宴給考叔,菜中有一道烹羊,考叔挑揀其中好的肉塊用紙包住,裝在袖袋內。鄭莊公奇道:“你這是幹什麼?”

考叔回答:“臣家中有老母,母親從沒吃過這麼好的菜,想要帶回去給母親嚐嚐。”

鄭莊公嘆道:“你尚且有母親可以侍奉,寡人卻不行。”說罷將自己殺弟,囚母的事情向考叔吐露,考叔心生一計:“可以打通土層,直至見到地下河水,便可以相見了。”

鄭莊公大喜,如法炮製,將母親接了回來,既沒有違反自己黃泉相見的誓言,又得與母親相見,兩全其美。

優孟和楚莊王

楚莊王有一匹好馬,每日精心餵養,最後活活胖死了。楚莊王很傷心,想用卿大夫的禮儀給他的馬下葬,眾臣群起反對,楚莊王呵斥道:“誰進諫,誰就去死!”這時楚莊王豢養的優伶優孟突然撲上前來,仰天大哭。

楚莊王給他嚇了一跳,問道:“怎麼了?”

優孟哭道:“這匹馬是大王心愛之物,以楚國之大,什麼東西得不到?用卿大夫的禮儀下葬太掉價,請您用國君的禮儀來為心愛的馬下葬。”

楚莊王問道:“國君的禮儀下葬是個什麼樣?”

優孟說道:“我請求用雕琢過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紋的梓木做槨室,用上好的楩、楓、樟木做題湊,差遣甲士為死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築墳,齊趙等國的使者侍坐在前,韓魏等國的使者護衛在後,為死馬建廟宇,讓它享受牛、羊、豬三牲祭祀,並封以萬戶之邑給它守墓。這樣,諸侯國聽說後,就都知道大王以人為賤而以馬為貴了。”

楚莊王不好意思地說:“我竟然錯到這個地步了麼。你說怎麼辦?”

優孟進言道:“我希望可以將它作為六畜來安葬。用土灶做槨室,用銅鍋做內棺,用姜棗來調味,用木蘭來解羶,用糧食稻穀來祭祀,用火光來做它的衣服,將它安葬在人的肚腸之中。”


瀟生談史


春秋時期,齊景公驕奢嗜酒,經常喝醉連睡好幾天,國家政事無法上奏,耽誤公務急件,為此大臣們焦急萬分,屢屢進諫卻無用,無奈之下只好與當時的齊相晏嬰討教奏效之法,晏嬰也是頻頻搖頭嘆息,因為晏嬰也已經進諫過許多回,每回當面景公答應的非常完美,可是在晏嬰出使他國時,總是喝醉睡上幾日。

這回依然如此,有位名為弘章的大臣實在是看不下去,在景公醉酒睡了七天後進諫景公:“大王如此酗酒,耽誤朝政多矣,如若不戒國家必亡!”景公也感覺到不好意思,可是又無法控制自己,問道:“寡人若不戒酒自當如何?”弘章回答說:“大王若不戒酒不如賜臣死罪吧!”說完就離開宮中回家等著被賜死。景公聽後左右為難,實在是酒的魅力太強,實在無法割捨,可是弘章本就是位有識之士,工作又從未出過錯怎能隨便賜以死罪呢?

正當景公一愁莫展之時,晏嬰出使他國歸來彙報工作,景公連忙上前把弘章勸他戒酒之事傾訴一番,晏嬰聽完之後沉默不語,景公連連催促,晏嬰才說道:“大王真是英明,沒有怪罪弘章,否則就與紂王一般無二,想必大王已經知道怎麼去做。”說完晏嬰也徑直離開宮中,連工作也不彙報。景公聽完之後卻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差點淪為紂王之流,可見喝酒過於誤事。自此以後,景公真的把酗酒嗜好戒掉了。其實,晏嬰比較瞭解景公,知道景公一向以明君自居,厭惡紂王之類的昏君,所以藉此機會提及紂王完成順利進諫。可見進諫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才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科普一下:紂王是商朝最後一位帝王,以荒淫暴政著名,喜歡酒池肉林,無故斬殺大臣。


陳情未來


晏子勸諫齊景公


寒風冷雨江南故人


最近讀《東周列國志》,發現春秋時期關於巧妙勸諫的典故有很多,這裡選一個比較經典,也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故事:穎考叔勸諫鄭莊公掘地見母的故事。

一、故事背景

鄭武公的夫人姜氏,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寤生(後來的鄭莊公)、小的叫段。大的為什麼叫寤生這麼難聽的名字呢,原來他是姜氏在睡夢中生產下來的,一覺醒來發現孩子出生了,姜氏以為不祥,就取了這麼個名字。後來老二出生,長得一表人才,深得姜氏喜愛。鄭武公死後,寤生 繼位,是為鄭莊公,姜氏聯合段謀反失敗,段自殺,姜氏被遷到穎地安置。鄭莊公因一時惱怒,立下了“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誓言。

二、穎考叔勸諫三部曲

穎考叔為人正直且是個非常孝順的人,他見鄭莊公把母親安置在外,覺得不妥,於是經過一番準備後,前去勸諫鄭莊公。

1、由物及人,自然引出話題。穎考叔抓了幾隻鴞鳥,也就是貓頭鷹一類的鳥,以獻野味的名義去見鄭莊公。鄭莊公沒見過這種鳥,非常好奇,穎考叔就對他說,這個鳥叫作鴞,它可不是個好鳥,小時靠母親哺育,長大了卻啄食其母,正因為這種鳥不孝順,我才把它抓來吃。烏鴉知道反哺,羊羔懂得跪乳,這種鳥竟然啄食其母,真是不孝之極,鄭莊公聽後,果然若有所思。穎考叔利用鴞鳥來引出孝順的話題,雖然暫未提及鄭莊公母親之事,但為下一步的勸諫打下了基礎。

2、由己及人,拉近雙方距離。吃飯的時候,有人送來一隻蒸羊,鄭莊公命人割了條羊腿給穎考叔。穎考叔沒有吃,卻挑了一些好肉,用紙抱起來放到了袖子裡。鄭莊公很奇怪啊,就問你怎麼不吃,這是幹啥呢?穎考叔說,我家裡還有老母親,她從來沒吃過這麼好的東西,今天您賞賜於我,但是想到家中老母,我實在是吃不下去,所以我要拿回去給母親吃。鄭莊公聽罷,稱讚穎考叔孝順,接著又情緒低落地說,你看你有母親可以盡孝,我雖然是諸侯,卻不如你啊,穎考叔假裝不知道怎麼回事,引導鄭莊公說出了遷母穎地之事。穎考叔從自身出發,通過自己的言行將話題引到鄭莊公母親的問題上,讓鄭莊公很容易接受,拉近了兩人心理上的距離,從而提高了勸諫成功的幾率。

3、靈活變通,提供可行建議。鄭莊公把遷母穎地的事敘述了一遍,並說非常後悔立下不到黃泉永不相見的誓言。穎考叔說我有一個辦法可以既讓您母子團聚,又不違背誓言,他給鄭莊公出主意,說建一個地下室,使勁往下挖,一直到看見泉水,然後派人把姜夫人接過去,您在前去相見。鄭莊公一聽,既能見到母親,又不違背誓言,欣然接受了穎考叔的建議。穎考叔知道鄭莊公的顧慮,提前想好可行的建議,讓鄭莊公有臺階可下,從而保證了勸諫的成功。

三、對我們的啟示

生活當中,我們也可能遇到需要勸說他人的情況,懂得利用勸人的技巧,會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穎考叔勸諫鄭莊公的故事就給了我們很好地啟示,勸人的時候要懂得如何切入話題,如何拉近距離,並給對方找到一個合適的臺階,這樣對方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的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