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前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時至今日,資本的邏輯似乎已經觸及生活方方面面。這其中,教育為市場服務的傾向可以說讓國人逐漸失去“立志”“立心”從而“立命”的治學要旨。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放眼全球,中華民族的父母可能最關心下一代教育問題的民族。可以說,教育對我們我們的家庭和民族具有根本意義。正如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談道:

我們這個民族把自己的下一代看成是“命根子”,所以對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就是關係到“命根子”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民族,因為關心下一代就是關心我們的未來。把下一代看成是命根子,其實就是寄希望於未來,一個寄希望於未來的民族它一定是充滿理想的民族。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是的,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寄希望於未來的民族。但是,今天我們對下一代教育寄予的希望是什麼?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顯然,不是這樣的。儒者的憨氣厚道,以生命為首出,以德性潤澤生命的,對生命價值的關懷,對人生意義的關懷,對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關懷,對人類命運的關懷的“情本體”,在今天的部分受教育群體中淡化乃至絕跡了。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

然而,今日之高等教育,像許可馨之類的僅憑“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ECCS、中國藥科大學賽區初賽三等獎”等等資質,在全然不考慮德行的情況下得到學校推薦出國實習的機會。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無論是個人功利主義還是集體功利主義,功利主義話語不是我們這個民族所需要的。然而,時下卻無處不在。疫情期間,有人口罩賣出天價,有人在確診後坐遍了一個城市的地鐵,有人卻把捐獻的物資從倉庫拖到了自己的車裡、有人大放厥詞為國抹黑,這其中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者尤眾……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教育的第一要義是培養人文關懷。即培養對生命價值的關懷,對人生意義的關懷,對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關懷,對人類命運的關懷。一個健康的、有生命力的並且充滿希望的民族它的各行各業都應該具備人文關懷。

缺乏人文關懷的人是不會了解“痛苦”的深意,進而永遠不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給自己或他人造成怎樣不必要的痛苦。因而,對自己出言無尺,戲謔無度行為時常不以為然。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亞當•斯密說:每個人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的同時,有隻無形的手在操縱著市場。我想說,每個人都在作死的邊緣不停試探的時候,有隻無形的手在準備隨時將其推入萬丈深淵。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古之儒者即使看透天地生人處處許多不仁處,依然會想辦法參贊化育之不及、彌補天地之缺陷。但是,在信息傳播異常迅捷的今天,恐怕時候想要求得來自他人這種化育和彌補會異常艱難。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世界上所有的暴力行為,必然始於一個人心中的暴力慾望,這種慾望早在擾亂他人的平和與幸福之前,就已經擾亂了自己的平和和幸福。

人作為肉體的存在,本身就包含著有限性。但是,對生命價值的關懷,對人生意義的關懷,對家國天下,黎民蒼生的關懷,對人類命運的關懷,毫無疑問是超越有限性、也是人生高格的現實體現,亦是教育應該回歸的方向。

不能通過歷史陳跡而直透華族文化之源,不得謂能接通華族之慧命。接不通慧命,不得謂有本之學,其學亦不能大,不得謂真實之中國人,其為中國人只是偶寄之習氣之存在。(牟宗三《五十自述》,鵝湖出版社一九九零年版,105頁)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許可馨事件之問:我們的教育到底在培養什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