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從《貧窮的本質》裡看到的

最開始閱讀《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完全是因為書名給了我極大的好奇心。貧窮的本質?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本質,會導致貧窮呢?作為“貧民窟女孩”的我,翻開了這本書尋找答案。

然而當我真正的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書中某些區域的貧窮極大的震撼了我,而更讓我震驚的是作者在生活場景裡發現的,那些會導致貧窮的做法。

這些場景主要集中在飲食、健康、教育、人口、經濟這幾個方面。


飲食

似乎貧窮就意味著飢餓,然而根據作者對18個國家的窮人生活的調查數據顯示,食品消費只佔農村極度貧困人口總消費的36%-79%,占城市貧困人口消費的53%-74%。這意味著飢餓並不是貧窮的全部。

當人們有足夠的錢時,人們更傾向於味道嚐起來更好的食物,然而這樣的食物並不代表更多的營養,也更不代表更健康的生活。

另外,大量的記錄顯示,發展中國家的窮人會花更多錢來置辦婚禮、嫁妝、洗禮等,這樣的選擇源於怕丟面子,人們會在貧乏的生活裡讓自己儘量的有滋有味一些,儘管這樣的做法會導致貧困進一步難以擺脫。

這樣的矛盾,讓我開始思考,很多時候更好的生活從不同的視角看來,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從現下看來的更好生活的景象,和站在很遠很遠的未來看待更好生活的景象的不同,會導致不一樣的行為。滿足於現在,還是滿足於將來,這樣的考量,存在於認知的基礎上,同時也存在於現在的感受上。

書中引用了奧韋爾《通向威根碼頭之路》中窮人逃避沮喪的描述。

“他們不會遷怒於自己的命運,而是通過降低標準來增強自己的忍耐力。“

這完全是在認定只有一種選擇下的做法,然而能夠了解多種選擇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信息做基礎,這又是關於教育和認知的問題了。



健康

如何低成本的保持健康?《黃帝內經》就有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乾淨的水、衛生的環境、蚊帳、疫苗這些都是健康的基礎,也是防止瘧疾、傳染病等疾病的方法。

這些措施並不像藥品對於急病一樣立竿見影,而是存在於日常的生活中,更加存在於認知裡,只有認知能夠讓人們去做一件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認知同樣來自於信息的識得以及認同。

反觀我們的生活,總是有人小病硬扛,扛成大病的故事。認知的缺失,同樣會增加經濟的支出。這樣的思維,我們也同樣欠缺。



教育

如果說低成本保持健康是一件較慢看到成效的事情,那麼教育就是一件更加久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情。

書中貧窮地區的大人要麼認為讓孩子讀書是浪費錢,要麼是認為讀書能儘快地讓他們的孩子儘快的賺到大錢。這樣的想法,正是導致教育率低的原因。

然而教育正是信息技能的習得,是認知的養成。行為源於認知,成於技能。這樣重要的事,並非一朝一夕能看見功效的。

我從中看到的,是教育的不止,不止於學校,不止於教授。太多時候,總以為讀書有一個終點,然而學歷有終點,認知卻沒有終點。



人口

人口大多與家庭有直接的關係,一個家庭選擇有多少的孩子,會決定人口的多少。在書中,由於避孕措施和避孕觀念的缺乏,大多家庭擁有眾多的孩子。而眾多的孩子又將帶來更多的花銷,在沒有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平均到每一個孩子身上的花費就會更少,擁有更好環境的可能就更少。

一個家庭中角色的分配主要是:男人、女人、小孩。這樣的分配中,如果男人擁有避孕的意識,女人擁有避孕的權利,小孩(不管男孩女孩)都擁有同樣的照顧。那麼這個問題就會有很大的解決。



經濟

窮人大多直接裸露在風險中,保險、貸款、存款都相隔甚遠。這些都與資本有著很大的關係,基於資本具有逐利性的特點,在對窮人的工作中大都沒有利潤可圖,所以導致這樣的來源也更加少。

同時源於認知的缺乏,對於相應經濟系統的瞭解甚少,也會導致人們在這樣的機會前,不會選擇這樣做。



那些我看到的


貧窮不僅存在於生活,也存在於認知。擁有足夠的信息,擁有足夠的認知,這樣的前提下,去做爭取的事,做真正重要的事,在每日生活中,戰勝拖延的習慣,時刻擁有希望,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去實現自我預言。用這樣的方式,去擺脫生活的貧窮,心靈的貧窮,是我從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自己的貧窮之路終究還是要自己走出去。


那些我從《貧窮的本質》裡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