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如今,雖說孩子們的素質普遍都很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熊孩子”的蹤影還是會時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合,熊孩子“撒野”的行為更是隨處可見。

很多人都說,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這句話的確是很有道理。孩子之所以“熊”,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父母疏於了對孩子的管教。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媽媽帶著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小男孩乘地鐵,不知道這位媽媽是不累還是太溺愛孩子,寧願自己站著也要把座位讓給孩子。

就這樣,小男孩橫躺在座位上,而且一個人就霸佔了3個位子,更讓人氣憤的是,他還穿著鞋子在座位上踩來踩去,不一會兒被他霸佔的幾個座位就全髒了。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孩子躺在座位上自娛自樂,而他的媽媽卻站在一旁只顧低頭玩手機,偶爾會抬頭看一眼孩子,但是對孩子的“熊”舉動並沒有絲毫勸阻的意思。

這時,周圍的幾個乘客有些看不下去了,於是便提醒這個孩子能不能不要躺著,把多餘的座位讓給有需要的人坐一下。

小男孩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被人指責了,不但沒有感到慚愧,反而回懟道:“地鐵上的座位本來就是誰先佔到誰就能坐,你們一個個成年人還要跟小孩子過不去,真是小肚雞腸……”

聽到孩子媽媽這些不知羞愧的話,其餘的乘客也紛紛指責她沒有教育好孩子,可是她卻只當沒聽見,依然讓小男孩全程躺著直到下車。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為此,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這怪不得孩子,只能怪孩子的媽媽太不懂事。

網友二:錯在這個“熊”孩子的背後有一位更“熊”的媽媽。

網友三:不懂事的父母才會教出這麼不懂事的孩子,不能責怪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熊”行為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每當孩子出現一些行為問題時,很多家長都會首先要求孩子進行改正,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事實上,“熊孩子”往往能映射出“熊父母”。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正如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所提出的吸收性心智:即能通過與周圍環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觸和情感的聯繫,獲得各種知識,“利用他周圍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從而形成個性和一定的行為模式。

這種自然吸取和創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所沒有的,孩子幼年時期會從周圍的人身上吸取各種東西,無論好壞、不分優劣,而且一旦吸收,將很難改變,並對他未來的生活產生影響。

所以說,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先教育好自己。

教育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

1)改掉說髒話的壞毛病

很多家長在遭遇到不公平或是令人氣憤的事情時,總是會怒火中燒從而以罵髒話來“洩憤”,殊不知,當你在孩子面前也經常“出口成髒”的話,那麼孩子就會進行模仿。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因為孩子畢竟年紀小,是非觀還不成熟,經常會分不清哪些是好話哪些是壞話,一旦孩子在公共場合說出髒話的時候,那麼等待他的將是旁人嚴厲的譴責。

所以說,父母一定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髒話,教育孩子從小講文明,禮待他人。

2)對孩子嚴加管教

很多孩子天生就很調皮搗蛋,特別是年幼時期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很多事情他們自己覺得有趣或是好玩就去做了,也不會考慮會不會給別人帶來不良影響。

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嚴加管教孩子,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特別是一些具有危險性和損人利益的事情,家長要反覆強調,如果孩子還是明知故犯,家長也要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以此來讓孩子長記性。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3)不要一味地袒護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跟別人鬧矛盾的時候。作為父母,如果在面對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是因為做錯事而被他人指責時,不弄清事情的真相就一味袒護自己孩子的話,很容易讓孩子有恃無恐,最終成為一個人人討厭的“熊孩子”。

所以說,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沉著冷靜,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如果真是孩子錯了,賠禮道歉是必不可少的,並要給出相應的懲罰;如果錯不在孩子,家長也要幫孩子討回公道,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7歲小男孩乘地鐵,1人“霸佔”3個位置,家長卻視若無睹

孩子自從出生就是一張白紙,從懵懂無知到聽話懂事,這期間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當然,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十佳少年,父母就要以身作則,把自己好的一面經常展現給孩子看,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讓他遠離“熊孩子”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