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要说这《安家》里面最让人惋惜的当属外号985的鱼化龙了,静宜门店里学历最高的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不仅父母都是老师,自己也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工作之后还受到重视,安排他到旗舰店实习,不出意外的话,历练一圈之后回到总部的他,凭借高学历加实践经验进入集团总部做管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鱼化龙还是将这一手好牌打烂了。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门店里,鱼化龙除了学历以外他没有一样的可以拿得出手的,甚至可以说除了学历之外的谈话都显得有些畏手畏脚的,即便是后来徐姑姑因为打人,房似锦因简历造假被翟云霄双双免去店长职位的时候,他被临时提拔为店长,这对他来讲无疑不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好好把握住这次机,而是继续躲在徐姑姑的身后。

  • 一方面门店的大小事都先去询问徐姑姑和房似锦的意见,即便是老油条一房多卖被客户拆穿骗局后,除了道歉还是道歉;
  • 另一方面,他又时时刻刻告诉自己和别人:“我是店长”,尤其是当客人知道他是店长之后还坚持要找徐姑姑,当着他的面对徐姑姑表示信任的时候,脸上落寞的神情让大家看了都觉得心疼

后来徐姑姑宣布创业的时候,所有人都热情的表示追随,唯独985选择了继续留下,因为不管这个职位怎么来的,形式上的升迁是肉眼可见的,店长这个职位是对他之在经历苦逼的日子和质疑之后的补偿,也是他向父母证明自己外出闯荡的选择是正确的机会。

职场的“官位”和盛名一样,都是需要实力支撑的,名校毕业的他不知不懂这一点,而是他太着急的想要证明自己。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德不配位还在继续苦撑的背后是鱼化龙自我认同的摸索

成长环境优越、学业上顺风顺水、工作上又有一个好起点,鱼化龙想证明自己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在职场之中,一个人的能力要和位置相匹配的,临时的提拔如同拔苗助长,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充其量就是一个过渡,一旦遇到合适的人选,管理层会立马放弃这个过渡。

因为职位越高身上所背负的责任越大,尤其是翟云霄急着用员工的成绩在未来岳父面前邀功请赏,他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让一个新人试错,所以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我们可以看到鱼化龙被顶替了店长之位没有立马辞职,还是继续留在门店默默忍受了几天新店长的排挤才选择去追随徐姑姑的。

当一个人无法在内心形成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以获得自我认同的时候,就会向外寻找,以外界的价值判断体系去获得自我认同。

向外寻找无外乎是那些约定俗成的价值观,财富、名声、职位、美色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标配。剧中林茂根买老洋房、阚老板找小三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而到了鱼化龙这里就是升迁。

不管是所有名义上的“职员”全部离职,自己成光杆司令,还是被新来的女店长针对,斯文扫地他都在苦撑,希望自己能向外获得自我认同,向父母证明自己。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高密度的母爱成了剥夺孩子自我的道具

少年得意的鱼化龙之所以会选择远离家乡出来打拼,除了讨厌父母那种按部就班、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

最主要的还是想要逃离那360度无死角的母爱,找个空间透透气,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即便是这样他的母亲依旧是360度无死角的笼罩在他身边,又是寄零食又是打钱甚至是连拖鞋这种日用品也是按季节寄到他手上,即便是鱼化龙在电话里不耐烦的拒绝,母亲依旧是我行我素。

所以即便是和朱闪闪一样业绩垫底,鱼化龙也只能是干着急,也做不到像楼山关一样没有底线的死缠烂打,就像她母亲在电话里说的“别骄傲”,一句话就暴露了鱼化龙一家人的自我定位:要脸面的高知家庭。

最重要的一点是就算鱼化龙没有业绩还有母亲的经济支持,那他自然做不到房似锦那样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母亲除了寄钱寄零食还时常劝他回家乡考个公务员或者当个老师,在鱼化龙看来这份爱和劝告是让他崩溃的质疑,质疑他远走他乡的选择、质疑他的能力,刚开始他还能很有名校毕业生的底气去回应这份质疑,但是随着房店长的到来和楼山关的开单,动摇了他的底气,他开始焦虑不安,迫切的想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来获得认同。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这个时候的鱼化龙就像是《千与千寻》中那些失去“名字”的人和无脸男,他们都象征了社会中那些不同程度失去自我的人:

1.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2.切断了自己和外界的情感连接,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

3.无论获得再多的物质、权利和爱,仍无法填满自己,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然而,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父母、社会环境正在打造越来越多的“鱼化龙式”无脸男,360无死角高密度的母爱表达下,叛逆和逃离成了压抑孩子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外在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评价成了孩子获得自我认同的来源。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母爱表达不是强行压抑就能解决的,主要还是找到合理的表达方式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在《父母-婴儿关系的理论》中提出了“足够好的妈妈”这一概念。

“足够好的妈妈”在婴儿出生后几周至数月内,几乎能完全满足婴儿的需要。但是,随着婴儿逐渐成长,妈妈需要重新找回自我,不再任宝宝予取予求。

无私奉献不是母爱的最佳表达方式,适时放手的自私妈妈,才是更好的妈妈。怎么放手怎么妈妈最纠结的问题,作为过来人的我给大家3点建议:

1. 看到孩子真实的需求,而不是用希望去打造孩子

正如《完整的成长》中有一句话:接纳一个真实的存在,就是爱。这种爱,最博大、最真实、最深刻。

这一点很好理解但也是父母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因为成年人尚且常常因为自己不被理解而与人发生争执或者是心生嫌隙,

正如廖一梅曾说:“这个世界上,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算什么,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正所谓爱的核心便是了解。这也是很多父母给足了孩子爱,最后却塑造出熊孩子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熊孩子”都是因为不曾被看见。

《超级育儿师》里面有一个五岁小男孩,痴迷电子产品,眼睛开始出现受损的情况,但父母若是阻止,他就会暴怒,摔东西打人。不仅如此孩子在幼儿园也是经常打人。家长和老师都对他很无奈,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化,而他的“熊”也越来越严重。

但是当育儿观察师问孩子:“你是不是很孤独?”的时候他顷刻安静下来,轻轻点头。那一刻,他是柔软没有攻击性的。

很多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弄清其中缘由,只觉得孩子太不听话,需要整治,用暴力恐吓,但暴力通常只会催生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其实真正的解决办法是看见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需要父母的沟通和陪伴)。而不是家长带着希望去改造孩子(保护眼睛少玩电子产品,听话懂事)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2.看见的需求并非每个都要满足

有的家长会很担心,因为有时候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察觉到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

就拿我自己来讲,平时要上班还要写文,有一次我加班回来之后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讲完她还不愿意睡觉,非要我起来陪她玩,我告诉孩子:

“你想要妈妈陪,可妈妈今天太累了,想要好好休息一下,是妈妈体力不够,不是你的问题。”

刚开始孩子并没有马上安静下来,我温柔地看着她,不说话,也不动,对视了一会她便和我一起重新躺下,没多久就自己悄悄地睡着了。

那一刻看着熟睡的孩子才明白过来,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也要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并接纳自己当下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因为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可以感受到成人潜意识中的东西,父母不掩饰,内在一致,才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当他内心得到足够的爱,就会变得丰盈,内心不被满足的委屈自然会消解。情绪遇到真实,就会逐渐被消融,而沟通的本质,是心灵相互了解。不需要事事满足,但需要事事被理解且有回应。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3. 回归自己,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心理学上面有个观点:婴儿满6个月后,就会慢慢明白“妈妈属于她自己,不属于我”,妈妈并不能时刻服务于他,完全把自己奉献给他。

只要在6个月前,婴儿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爱,接受妈妈是个体,就会容易很多,并且他会逐渐明白,人与人之间是独立的,需要边界。

著名的作家陈丹燕曾在《上海的金枝玉叶》中,提到了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传奇的一生。作为上海最为耀眼的白富美郭婉莹,解放后,她被打成落破右派资本家。但即使生活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她都永远记得,先爱自己:

  • 扫厕所的时候,穿上最干净的旗袍,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 学会用铝饭盒,给孩子蒸出美味的蛋糕;
  • 会用搪瓷缸,精心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下午茶……

就算是最落魄的时候,她都要梳洗整洁,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孩子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破败而伤心,反而学会了乐观,愈加积极面对生活,纷纷成为了了不起的人物。

作为一位妈妈,只有先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孩子,也才能让孩子学会爱。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写过一首很著名的小诗——《如果你爱我》,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这是爱的法则,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安家》鱼化龙的悲剧:360无死角的母爱下,孩子自我认同的摸索

结语:

鱼化龙表面上看似是一个上进的角色,其实这种上进实际上跟像是高密度母爱之下的逆反抵触。这种逆反,起源于母亲对他越界的所谓关心的压迫,起源于母亲习惯性地对他所有人设的干预:更愿意鱼化龙做一个按部就班的公务员,而不是低三下四的房产中介。我们看到,对于妈妈这种爱的形式,作为儿子的鱼化龙,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因为这是母爱的道德附加,最后选择所谓的“理解”。用寻找自我认同的方式来对这种极端过度母爱的友好逃避。

希望你我都能引以为戒,做个刚刚好的母亲,看见真实的孩子,也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