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科学肥水的疑难点

在之前我写过的一篇《如何才是科学肥水》的文章,里面所提到过“肥水不是简简单单向水里施肥,水就可以肥起来这么简单”,事实上肥水是通过给水体藻类补给营养物质来使水体有益藻达到一定的数量且保持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说白了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立养殖水体生态系统。

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不少养殖户问我关于肥水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龙虾养殖户,在疫情重灾区且只求三月能下楼的我不能亲自到场,深感抱歉,遂作此文,统一作答,关于“肥水的疑难点”。

事实上如何做到科学肥水与系统养殖一样要考虑很多因素:

1.光照 藻类的快速繁殖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阳光是一切能源之源,因此肥水要选择晴天,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个细节需要注意的是,肥水一定要看后面几天的天气变化,如果一直是稳定天气那最好不过,但如果天气没那么稳定且不得不肥水,则至少保证有连续三天的晴天;

2.温度 尤其温度低水难肥,此时藻类数量少,藻类新陈代谢慢,活性差,很容易出现施了肥,水色依然清澈如初,这种情况则通过引进外来藻相比较好的水源,再培养、稳定,或购买藻种如硅藻、卵囊藻等进行扩培培养;

3.藻种 缺乏藻种的水就如同无鱼之水,再怎么好的钓技水平也妄想从中钓到鱼,必须先引进藻种再去培,否则用再怎么好的肥水产品也白搭;


初春科学肥水的疑难点

下过肥的水,依然清澈见底


4.营养 不同的藻种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就好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味不一样,比如上海人喜食甜食,河南人要吃面食,四川人爱吃麻辣,广东人喜欢煲汤,武汉人吃早餐要吃热干面等等,因此这就需要有一款产品,营养元全面,能满足水体各种藻类的快速吸收利用;

5.硬度 在水体以钙、镁阳离子含量计算,龙虾养殖水域在80—120德国度最为合适,很多时候水肥不上来,硬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6.微量矿物质元素 微量元素本身是藻类细胞重要组成部分,微量矿物质元素补充充足能促进藻类的各个细胞器的协调工作,从而促进藻类繁殖生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7.浑水 尤其水体悬浮的尘土颗粒过多会吸附藻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施了肥,水肥不起来;

初春科学肥水的疑难点


8.黑水 初春很容易出现黑水现象,一方面隐藻或漆口藻过多,藻相单一,先适当换水引进其它有益藻种进来再肥水;另一方面有机质过多,假肥现象,解毒、改底增加底部溶氧,破环有害菌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透明度,适当引进水源藻相好的水再培肥;

初春科学肥水的疑难点


9.浮游动物 浮游过多会摄食水体小型藻类,导致水难肥;

10.底质土壤 如果是沙型土壤底质则不保肥,如果是板结土壤则会影响底质与水体之间营养的通透性,易转水,则先用底净康修复底部土壤再考虑肥水,基肥和生物肥配合使用;

11.基肥 底肥(基肥)不足也会导致水难肥,易转水,用鸡粪发酵后少量多次使用(挂袋或堆边也可以),与生物肥配合使用;

12.药物残留及毒素 药物残留及毒素会破坏藻类的繁殖生长环境,因此先多次解毒再去肥水;

13.缺碳 碳是藻类细胞基本组成元素,参与着藻类细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能量的转换,既而调节水体PH,尤其养殖后期水体很容易缺碳,从而影响藻类的生命周期,因此不间断给水体补充碳源至关重要;

14.青苔 青苔多的塘,水也不容易肥起来,因为此时青苔在水体里是优势藻类,即使把肥用下去,青苔获得了营养,就会越长越多,更进一步压制了其它有益藻类的生存空间。

初春科学肥水的疑难点


初春科学肥水的疑难点


暂且先总结这么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因素,水平有限,总之肥水培藻是有选择性的,主要是选择培有益藻,而不是培有害藻,肥水产品要根据水体具体情况灵活、合理、相互搭配使用。因此当你肥水了,过了一段时间,水色依然没什么变化,首先从以上因素找原因,不要一开始一股脑去怪优秀的技术服务人员和优质肥水产品,不然这比杜娥冤还冤,这锅咱不背!

我们都知道藻类是水体中原始生产者,是水生食物链中最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还提供水体中至少80%的溶氧,保证水生动物正常呼吸的需要,也是水体物质循环的促进者。因此,初春低温期的肥水工作需被重视,这不仅关系到水体充足的溶氧促进池塘的正常物质循环,也提供天然饵料,减少有害物质的刺激,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减少死亡,从而提高养殖池的生产力。

藻类也如同陆地上的植物更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所吸收的氧气,藻类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至关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