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湖北加油”,從不歧視湖北農副產品開始


“為湖北加油”,從不歧視湖北農副產品開始 | 新京報社論

善待湖北農副產品。


“為湖北加油”,從不歧視湖北農副產品開始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圖/新京報動新聞截圖


文 | 社論


“湖北加油!”這是很多人在喊的口號。時至如今,還能怎樣繼續為湖北加油?除了善待湖北人,還有一條:不歧視“湖北產”。


武昌魚、潛江小龍蝦、洪湖蓮藕、孝感米酒、宜昌秭歸臍橙⋯⋯湖北是魚米之鄉,也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出產豐富,品種齊全,農業產出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


可受疫情影響,湖北很多農產品銷售受阻。


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當天,就有部分省份農產品批發市場叫停從湖北調入農副產品。而今,隨著湖北除武漢以外的地區解封,農產品銷路問題越發受到關注。


疫情暴發以來,儘管湖北地方的農產品仍在外運,但總體看來,渠道並不是特別通暢。


拿秭歸臍橙來說,就從過去的“被搶購”變成了“不敢買”,發往湖南、成都、重慶、北京、河北等全國多個方向的貨都遭遇了無法進城的情況;經銷商不敢說這是秭歸臍橙,也不敢說來自湖北。


這背後,與新冠病毒沾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謠言,對消費者認知心理的負面影響加劇了滯銷情況的出現。


但“湖北產”不是病毒攜帶者,更不是洪水猛獸。部分人對“湖北產”的拒斥,只是科學素養缺失下的過度防範。


正如專家所說,病毒離開宿主能夠存活的時間很短,經過長途運輸的農產品不可能還有病毒依附。


而根據湖北當地防控安排,與水果有接觸的勞動者,均經過了嚴格的檢測,“現在只有健康、沒有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才能下地採摘”。


不只是水果,水產品也並非新冠病毒宿主,可放心正常食用。拿很多人鍾愛的小龍蝦來說,當前湖北小龍蝦銷往全國360多個城市,日銷量大增,超過650噸,該話題還曾一度登上熱搜。


說到底,“湖北產”的農副產品並不會攜帶病毒,本身也不是病毒,消費者大可不必如臨大敵,強烈排拒。“一刀切”式規避的結果,只能傷害市場的正常流通,阻滯疫情過後生產生活的快速復甦。


從助農脫貧的角度講,從2016年開始,國家多個部門就開始倡導“消費扶貧”,前不久,國家28個部門又聯手倡導“消費扶貧”,以此作為今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依託。整個社會包括各地有關方面,理應順應大勢,多一些政策善意之舉,多一些體恤關切之心,多一些對“湖北產”的容讓愛護。


從疫情暴發到現在,兩個多月來,湖北人民遭遇了慘痛的損失,旬日禁足,坐吃山空。眼睜睜看著應季的蔬菜、水果、茶葉出不去,傷如之何!


他們該得到的,顯然不只是口頭上的“湖北加油”,更應是行動上的支援,是實打實地“扶一把”。而從市場的角度看,消費本身就是最好的“扶一把”。


基於此,新京報在此呼籲:“為湖北加油”,從善待湖北農副產品開始。


善待湖北農副產品,就請消除“農產地域歧視”,就請消除不必要的芥蒂,就請用消費行為踐行“助農主張”——別忘了,幫助湖北人民,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是幫助全社會更快地走出疫情之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