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软(小说连载)

老软(小说连载)

(十二)节


(十二)


老软要走了,几个同事来为他送行,梅姐也来了。在老软处在水深火热里的时候,梅姐升职了,一同升职的还有伟哥。升职后的梅姐没了以往的尖酸刻薄,她变得更有人情味了,她带来了不少特产,只说是给伯父伯母的,并且一再说要用自己的车送老软回家,一再安慰老软,说的老软抬起了感激的眼光。


走的那天,梅姐早早安排人将老软的行李塞进了车里,一行人一直将他送出大门。车将出城的时候,路边站着的凤儿使劲挥手,老软赶紧让车停下,她什么都没说,匆匆地将一个纸箱塞给了老软,就转身跑开了。


朱改存 || 老软(小说连载)


回到家,老软打开了纸箱,是两套新打的毛衣毛裤,一双“意尔康”皮鞋和一些当地特产,看到这些,老软沉默了很久。


老软的离婚闹得动静不小,他回乡的消息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家乡。老软到镇政府报了到,老软记忆里的乡政府早已变更为镇政府了,只是老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愣是老说乡政府。镇上领导们为老软安排工作时犯了难,老软文字功夫好,办公室里写材料人才奇缺,可大家觉得办公室是单位门脸,老软安排这里不合适。按说老软放在畜牧站最合适,专业对口,他也是行家里手。没料到畜牧站站长一再求情,畜牧工作下乡多,老软下乡免不了要和群众面对面接触,怕影响不好。考虑到计划服务站太缺人手,没料到女站长连连诉苦,都是女同志,不好处……领导急了,这老软哎,怎么有这么大一个“硬伤”!


老软在镇政府部门之间来回打转,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去处,最后,老软被安排在传达室。镇政府的传达室其实就是看大门,好在还有一个已近退休的老李头,二人同住一室,说说话,下下棋,日子倒也自在。老软依旧是脸上带笑,只是笑里面多了一份凄凉。


朱改存 || 老软(小说连载)


乡政府距老软家不到二里地,骑着摩托车几分钟就到家了。老软上班时虽然没有多少事,可二妮离了婚就回了娘家,家务活儿一下子就没了着落。父亲半身不遂,常年卧病在床,母亲高血压,脑梗,也需要照顾,家里的小商店虽然不开了,可还喂着猪,养着鸡,一日三餐要回家做饭,把老软忙的够呛。


别看老软本领不少,可做家务,天生弱智。尤其是做饭, 以前大都是二妮做的,二妮舍不得让老软下厨,多年来老软一回到家,刚刚进厨房,就会被二妮生拉硬拽出来,二妮天天变着法儿给老软做好吃的,把老软惯得不会做饭。


二妮走了,老软望着厨房的锅碗瓢盆发起了楞。老软笨手笨脚地在厨房给父母做饭,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不是饭菜咸了,就是淡了,不是没做熟,就是炒糊了。老软想起这么多年来,自己在家少,都是二妮一人操劳,真是太不容易了。回想起二妮多年来对自己的好,这可是个实心肠的好女人呀!“爱之深,恨之切”,怎么能容忍自己做“陈世美”,走的那么毅然决然,可偏偏自己就是说服不了她,一想到这个,老软就难过的吃不下饭。


朱改存 || 老软(小说连载)


同样吃不下饭的还有父母,母亲说二妮做的猪食都比老软做的饭香,实在是难以下咽。两位老人时常唉声叹气,伤心落泪,大骂老软没良心,亏了二妮。二妮一直住在娘家,真是伤了心,父母都巴望着二妮能早日回来,二妮仅仅只去学校看儿子,连家里的电话都不接。


人们时常看见,那段日子,老软常常站在落日的余晖里,茫然望着远方,那神情,落寞至极。

未完待续......




朱改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商洛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商洛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商南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师,主教古筝、钢琴、电子琴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