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老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这话不假,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害怕那种特别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一言堂"、"死倔"。

如果只是自己的事情不听人劝也就算了,但是如果这种人负责集体的事情,往往就会因为这种"倔脾气"引起别人的反感。

青岛的罗阿姨就因为女儿脾气太倔而发愁,她这个女儿清清以前什么都好,品学兼优,老师很喜欢她,让她做了班长。

但是渐渐地,罗阿姨发现自己女儿这个听不进别人意见的毛病越来越严重,身为班长却因为太过坚持自己的看法,导致发生了一些让大家不愉快的事情,很多同学开始讨厌她

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清清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罗阿姨一直把孩子视作自己的骄傲,她觉得小学做班干部、交朋友之类的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也没有啥特别大的帮助,所以让清清不要把精力都用在班级上。

清清一直很听话,一直到了上初中的时候,罗阿姨发现她的朋友比较少,这才鼓励清清去竞选班干部。

因为清清成绩非常优异,所以老师就让她试着当一次班长,正是在这次当班长的过程中,清清觉得别人的意见都太单纯了,看待问题不够全面,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出发,于是她在处理班级事情的时候,就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做。

虽然结果不错,但是很多同学觉得班长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清清从不照顾大多数人的感情,也不听别人的意见,这让同学们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真正的同学们疏远了清清,还管她的朋友叫做"抱大腿的",身为班长却不受同学们的喜欢,清清越来越难过,最后索性不做班长了。

当罗阿姨问起女儿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清清冲妈妈发脾气:"都怪你!要不是你让我做班长,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融入集体、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是一门必修课

现在有很多家长早早就给孩子做了人生规划,有的孩子在学习上很有天赋,家长就期望孩子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专家,于是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上面少操心。

这些家长其实想得也挺单纯的,他们总是想着,就算自家孩子脾气不好性格不行,但是成绩特别好的话,也能去做一个特别高大上的研究者。

但是殊不知就算是去研究室成为科学家,那也依旧是团队合作。

封闭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养废了",而很多家长还在做着美梦,这真让人哭笑不得。

一般来说,给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融入集体、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是一门必修课程。

不懂得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并不简单只是不受别人喜欢而已,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会使得自己的眼界变得狭窄,思维也受到了限制。

想法和认知不够开阔的人,不论他将来从事哪一个行业,都会因为闭塞的思路而限制他的发展,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没好处的。

家长要懂得给孩子教会接受别人的意见,越早进行越好,在幼儿时期,如果早早教会孩子这一点,会让他从小就懂得心平气和的与别人交流,也能够让他够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懂得接受别人意见的孩子,在他的意识里他就已经明白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并且逐渐乐于向别人询问不同的想法,也更容易接受一些事情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进行,他的情绪也就不会变得特别"歇斯底里"。

让娃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给情绪教育打好基础

从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早早给孩子教会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个好习惯,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对孩子长远的发展和不断的成长都有好处。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年幼的孩子学会这个好习惯呢?家长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

1. 从非常简单易懂的对话入手(如"你喜欢吃苹果吗?"),让孩子观察不同的人给出的不同回应,在与孩子做总结的时候,家长要刻意点醒"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这一话题,引起孩子的思考;

2. 从简单的图画入手询问他人的意见(如"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让孩子总结不同人给出的答案

,从中得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回答,利用这些回答让孩子思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3. 阶段性归纳总结,家长用之前的话题反过来询问孩子,(如"你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你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4. 对比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区别,

引发孩子的积极思考(大家的想法不一致,都非常有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想法;

5. 提出最重要的教育核心——他人的想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由此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明白采纳别人的意见对自身是有好处的,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进步)。

由此看来,想要让孩子懂得接受别人的意见其实并不难,我们只要按照步骤由浅入深,慢慢让孩子进行尝试,在每一阶段深入思考,引导孩子走向正面的人际交往方式即可。

在和孩子进行教育之前,家长需要深入思考

想要让孩子说话做事不要太绝对,我们就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教育手段,由浅至深让孩子明白道理。

很多家长在面对一些教育难题的时候觉得无处下手,或者贸然行动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把孩子越教越糟糕,也是因为缺乏一些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生活中不乏有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只会用一些简单的语言生硬地扭转孩子的想法,他们最常见的教育用语类似于"你不能这样做,这么做是错的,以后怎么能行呢?"其实这些话说出去一点价值都没有,没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孩子听了也是云里雾里。

在面对教育难题的时候,家长其实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比如"教育的目的""孩子在其中的一般反应""这样做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坏处",然后针对每一部分制定浅显易懂的行动计划。

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我们作为人类最可贵的就是思想,它能够推动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懂得采纳别人的意见,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觉悟。

从情绪上来说,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能够让别人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出发正能量的情绪反馈。

从实质上来说,愿意采纳不同的意见,能够让我们有不同视角的参考想法,有助于我们整合出一个更加优秀的做法,或者得出一个更好的结论。

因此给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尽早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早早就给孩子进行采纳不同意见的练习,让孩子习惯于这种做事方法,无论是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还是对他们的做事风格,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上这一点薄弱,让孩子团队合作总失败,同学间风评较差

当然作为家长也要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好榜样,平时也要记得询问孩子的意见,重视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在做决定的时候也要照顾到孩子提出的意见。

家长对孩子做出好的表率,这对孩子来说不仅有了理论基础,也有了现实参照,之后自己独立行动起来也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