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管控措施後,疫情會二次暴發嗎?

隨著中國逐步解除出行管控,處於封城狀態下的其他國家正密切關注湖北的疫情是否會出現反彈。

自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湖北省首次因為一個不一般的理由受到了廣泛關注。湖北省的COVID-19確診病例已降至零新增。上週,官方解除了進出湖北省的出行限制,此時距離該省大部分地區實行封鎖措施已經過去了約60天。如今,科學家們和世界其他地區正在密切關注放鬆嚴格的隔離措施是否會導致新增病例的出現。一項初期分析顯示,到目前為止,這種擔憂並未發生。

放鬆管控措施後,疫情會二次暴發嗎?

為應對疫情而關閉的湖北工廠開始復工復產。來源:Chine Nouvelle/SIPA/Shutterstock

是時候放寬封鎖措施了,但我們需要警惕潛在的二次暴發。”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Ben Cowling說,他會跟蹤中國接下來的疫情發展。即使真的出現二次暴發,Cowling預測可能會在四月底。


湖北省乃至整個中國的疫情走向,對歐洲許多國家和美國一些州都具有借鑑意義——這些地區限制境內出行,關閉了大部分企業、中小學和大學,要求市民待在家中,藉此阻斷病原體的傳播。對英國疫情的建模分析顯示,如果英國想把醫院內的COVID-19重症感染者維持在可控水平,可能需要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對大部分地區實行增加社會距離的措施,包括關閉中小學和大學。


不過,如果中國可以證明解除封鎖措施不會造成COVID-19捲土重來,或能說明延長限制措施並非必要。

應測盡測

從現在開始,中國各省市將通過大規模檢測和接觸者追蹤來鎖定新增病例,同時維持增加社會距離的部分措施來嚴防二次暴發。為防止輸入病例,中國還宣佈暫停外國人入境,入境的中國籍居民需要隔離14天。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的情況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果斷的行動,用增加社會距離的措施減緩了病毒傳播,用大範圍檢測和隔離感染者的方式消滅了潛在傳染源。這種策略幫助中國遏制住了此次疫情。再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它們減緩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增加社會距離,並未採取大面積檢測和接觸者追蹤。Cowling認為,這些國家想要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將面臨更多挑戰。


不過,由於這種病毒人際傳播速度快,而且可能存在一些未發現的感染者,中國出現新一輪暴發的風險依然較高,香港大學傳染病研究員梁卓偉說。他認為一次封城可能並不夠,可能需要再次實現嚴格的防疫舉措,“在可見的未來,所有政府都將為衛生健康、保護經濟和心理健康煩惱。”

放鬆管控

有著6000萬人口的湖北省還沒有完全恢復常態,但很多市民已經在逐漸從家裡回到工作崗位,工廠也在復工復產。政府官員表示,大學、中小學和託兒所將保持關閉,等待“疫情防控的科學評估”。湖北省會武漢的進出通道將在4月8日全面開放。屆時,來往武漢的市民將需要接受病毒檢測。自3月18日以來,湖北省只通報了1例新增病例。


來自英國的一個團隊通過建模分析了中國六個省市解除出行管控是否會導致病例激增。這六個COVID-19確診病例數量最多的省市分別是湖北省、北京市、廣東省、河南省、湖南省和浙江省——在封鎖措施的作用下,這些地區的COVID-19新增病例全部接近於零。


這支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研究員Neil Ferguson和Steven Riley領導的團隊發現,這些地區(除湖北外)從2月底就開始恢復人員流動和經濟活動,但新增病例一直接近於零。湖北省3月開始復工復產,但新增病例的數量一直維持在低位。

這項分析的結論是,採取封鎖措施嚴控病毒傳播後,“中國從某種程度上已經成功退出了增加社會距離的嚴格防疫政策。


“目前來看很不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新發疾病研究員Andrew Tatem說,但他也指出要謹慎解讀以上研究結果。該團隊統計的六省市人員流動和經濟活動水平只有疫情發生前的一半,唯獨浙江省似乎已經回到了疫情前水平。此外,活動增加和出現新增病例之間可能還有一個延時。“我們現在處於‘觀望’階段。隨著日常活動水平逐漸迴歸正常,觀察這個數字如何變化是很有意思的。”他說。

二次暴發

梁卓偉說,如果社區中有大比例人群(50%-70%)已經受到過感染並免疫,那這個病毒就很難重新傳播了。但他指出,武漢雖然佔了中國全部確診病例81000例的一大半,但感染過新冠病毒並免疫的人群可能還不到10%,這說明很多人對病毒依然易感。疫苗可以增加免疫人群的比例,但至少一年內是不會有疫苗問世的。“這些數字不允許我們放鬆警惕。”他說。


如果想要了解放鬆這些舉措的風險,“你只要看看香港現在的反彈就可以了。”Tatem說。中國香港、新加坡和臺灣地區一開始都通過大規模檢測和接觸者追蹤遏制了病毒傳播。


但在上週,這三個地區都出現了新增病例的大幅增加,其中大部分來自境外旅客,但也檢測到了一些本土病例。這三個地區目前都暫停接收國際旅客,並要求入境的本地居民接受兩週的檢疫隔離。


防控措施的解除應當“逐步進行,同時保持高度警惕和密切監測”。Tatem說。

檢測追蹤

中國在全國範圍內的COVID-19監控工作依然沒有放鬆。各個省市向每位市民發放了一個二維碼,在掃描時可顯示個人健康狀況和旅行史。如果來自中國的安全地區或已經結束隔離且病毒檢測呈陰性,就能得到一個風險指數最低的“綠碼”,有了“綠碼”就能跨越省際邊界、出入醫院和居民區、乘坐地鐵和火車。


這種方法不僅能防止感染者與他人接觸,而且一旦檢測到新病例,政府也能追蹤感染者的活動軌跡,找到這名感染者的可能接觸者。Cowling稱這種方法為“檢測追蹤的高級形式”,他認為這能讓中國儘可能儘快盡多地鎖定感染人群,並對他們進行隔離。


最大的問題是,這是否足以預防新一輪暴發。Cowling認為,要求其他城市像武漢一樣檢測——武漢在高峰時的日檢測量達到了1萬左右——是有困難的。“把太多關注點都放在檢測和隔離上是危險的。”他說,增加社會距離依然是重要的措施。


中國的一些城市似乎也在擔心太快放鬆隔離管控會帶來風險。上海的博物館和旅遊景點已經開放了18天,但從3月30日起宣佈關閉。電影院也再次謝客。不過,上海放寬了一些其他規定:人們進出小區不再需要出入證,快遞人員也可以投遞到戶。上海的部分公共場所也放寬了佩戴口罩的要求。之前,警察會利用無人機或機器人協助開展這方面的監管。


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正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這些國家目前主要依賴增加社會距離的政策,讓民眾留在家中。中國也採取過這些舉措,但中國還建造了專門的醫院,實施了大範圍檢測。當時,工作人員會挨家挨戶排查所有居民的體溫,對所有發熱居民進行檢測,並隔離檢測為陽性的居民。“這些額外的工作讓中國阻斷了病毒傳播,”Cowling說,“大家都在學中國的做法,但不是一模一樣照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