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新戰略“三板斧”的背後邏輯:決心更大,底氣夠足


· · ·

又臨房地產企業財報季,與往日不同的是恆大通過線上形式舉辦了2019年業績發佈會。

3月31日,恆大公佈2019年度業績。數據顯示,恆大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

值得注意的是,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直面公司發展遇到的問題,在會上正式提出新的發展戰略“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成為當日最大亮點。許家印表示“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據悉,從今年開始,恆大要通過銷售高速增長、嚴控土地儲備規模、有息負債大幅下降,進行發展模式的轉變。恆大選擇這“三板斧”作為新戰略背後有什麼樣的考量?在這個時間節點戰略轉型又有何深意?


1.

/ 恆大“高增長”背後的底氣 /


許家印在發佈會上表示,恆大新戰略之一的“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

恆大新戰略“三板斧”的背後邏輯:決心更大,底氣夠足

分析人士指出,其實這一戰略對恆大來說不難,恆大天生具有高增長優勢。如何保持高增長優勢,才是現在恆大應該優先考慮的。

恆大的高速增長一直有跡可循。財報顯示,2018年恆大淨利潤373.9億元,同比增長53.4%。2018年核心業務利潤為783.2億元,同比增長93.3%,市場預期451.2億元。經營利潤為1414.14億元,同比增長65.9%。2018年營收4662億元,市場預期4977.9億元。

恆大各項利潤指標在2018年同時大幅增長,對應上之前2017年恆大布局戰略轉型,也可以說這是上次“新戰略”取得的豐碩成果,也從側面說明恆大對戰略的執行能力和實現能力是首屈一指的。

更久以前,恆大的高增長也是有目共睹。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恆大實現淨利潤大幅上漲至231億元,核心業務利潤273億元,歸屬股東利潤188.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這樣的高速增長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恆大自上市以來就連年保持快速增長,如銷售額從303億元增至3734億元。

恆大業績當時的高增長,也被國際大行所看好。花旗、美林、法巴、野村證券、星展、中銀國際、國泰君安、中金、聯昌國際等國內外大型投行紛紛給予恆大“買入”評級,目標價最高達31.8港元。

此時,恆大重新將“高增長”定為新戰略,說明恆大在保持增長方面的信心很足,保持“高增長”的發動機將帶動恆大在新財年實現預期。


2.

/ 恆大“控規模”背後的邏輯 /


許家印還在發佈會上表示,新戰略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控規模”,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

恆大新戰略“三板斧”的背後邏輯:決心更大,底氣夠足

恆大的最大優勢在於土地儲備,此前在做出土地價格增長高於利息增長的判斷後,恆大通過抓住中國房地產的黃金20年,儲備了非常多的低價土地,平均土地成本低至每平方米1800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推出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房企總土儲貨值TOP100》顯示,2019年上半年,恆大土儲的總貨值和總土儲建面均位列第一。

現在恆大新戰略反其道而行之,降低土地儲備的邏輯在於,房企每年將大量資金投向土地,由於土地開發需要較長的週期,導致了大量的資金沉澱,負債率也由此推高。若僅僅增加銷售額,不控制土地規模、降低成本,負債還是不能大幅降低。

目前恆大已擁有2.76億平方米的充足土儲,土地儲備負增長的底氣由此而來。隨著土儲陸續開發入市,銷售將穩健增長,回款能力也將持續提升,從而增加現金流、降低負債,這對恆大是一件好事。

為此,恆大著力控制土地儲備規模,要實現土地儲備負增長,即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以降低土地費用支出,減少資金沉澱。

分析指出,大房企總能將自身發展與從行業週期結合,對於現階段的恆大這一戰略無疑是正確的。恆大過去儲備了大量土地儲備,以規模優勢成功在行業紅海中脫穎而出。到了後規模時代,迅速通過戰略轉型去槓桿增效益,業績迎來新的爆發點,為行業指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3.

/ 恆大“降負債”巨大的決心 /


2019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表示,“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新戰略中的“降負債”就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恆大這一戰略是慎重且符合國家戰略和自身發展需要的。

從國家層面看,為了預防金融風險,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明確要提出降低企業槓桿率。從2017年起,“去槓桿、降負債”成了各大房企的主旋律。

而對房企來說,在降低企業負債率的大趨勢下,敢於取捨,積極佈局,確保現金流充盈,這才是生存之道。

其實恆大“降負債”的決心由來已久。從2017年開始,恆大就已開始由以往高負債、高槓杆、高週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經營模式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轉型,核心是大幅降低負債率,增加淨資產。

恆大的決心比想象中更大,僅僅一年就取得了成效。恆大2017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淨負債率下降近六成,資產負債率下降至71.1%。並預計在2019年末將資產負債率下降到55%左右。

2018年恆大做得也不錯,恆大集團繼續全面貫徹“三低一高”經營模式,主要通過控制新購土地儲備、控制費用、努力擴大盈利規模增加權益、利用自有資金提前清償部分高息借貸等方式,實現總負債水平及負債率同比大幅下降。

這直接體現在2018年財報上,至2018年度末,恆大集團淨資產增至3086.3億元,較2017年底增長27.4%;淨負債率降至151.9%,較2017年底降低31.8個百分點;總借貸水平較2017年底下降595億元,降幅為8.1%。

另外,2018年恆大流動資產為1.58萬億元,流動負債為1.16萬億元。計算得知,其短期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為1.36,說明該企業變現能力不弱。

2020年,恆大將“降負債”再次視為新戰略可見其更大的決心。許家印還在現場算了筆賬:“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4.

/ 恆大提“新戰略”緣於自身底氣夠足 /


在2020年,恆大提出新的發展戰略“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自身具備實現戰略目標的巨大優勢和條件,信心除了來源於充足的土地儲備、過硬的產品品質,還有強大的銷售能力、強大的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

得益於恆大強大的銷售能力,據恆大每月公佈的合同銷售金額及合同銷售面積來看,2019年9月和10月,合同銷售金額兩次刷新該集團單月的歷史記錄,僅在十一黃金週期間,恆大的銷售額就超過510億。

今年一季度顛覆性營銷模式“網上賣房”已經“開門紅”。2020年2月13日,恆大率先啟動網上購房,提供網上VR看房、網上選房、網上購房等一站式服務,成為首家全面推行“網上購房”的房企。同時,根據恆大此次推出的優惠政策,2月18日起恆大全國在售樓盤可享受75折優惠,並可以根據樓棟去化率、付款方式等條件再有折上折。

恆大新戰略“三板斧”的背後邏輯:決心更大,底氣夠足

根據恆大公開的營運數據,今年2月的75折購房活動使恆大的合同銷售金額增長107.8%。由此看來,恆大在未來將繼續不定期開展打折銷售活動,以此拉動增長。

此次“網上賣房”已經讓恆大一季度銷售額1465億元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元大增55%,均為行業第一,這也為其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提供了強有力保證。既刷新公司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更充分展現恆大實施新戰略初步取得巨大成效。

同時,恆大在新財年還將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漸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來實現年度目標。

業內人士指出,恆大提出新戰略是基於過往的業績支撐,以及強大的執行力和決心,實現的可能性非常高。

曾經,許家印在2015年業績會上說:“恆大地產每年的計劃,沒有一年不實現的。”“上市十年,十倍增長”足見許家印過人的經營智慧和實幹魄力。在他的掌舵下,“新恆大”在新的戰略加持下2020財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