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逼近京東,五環外的拼多多靠什麼攪動電商江湖?

2015年九月,一款購物APP上線,但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

不過,當時間來到2018年,被阿里和京東統治多年的電商江湖卻突然出現變局,這時人們才意識到這款15年九月才出現的APP——拼多多不簡單。

2018年11月21日,拼多多在美股上市後首次發佈財報,財報驚豔亮眼獲得投資者青睞,當晚股價逆勢大漲超過16%,總市值站上260億美金大關,距離電商二當家京東僅有不到30億美金的差距。

市值逼近京東,五環外的拼多多靠什麼攪動電商江湖?

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三季度營收為33.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97%,環比增長24% 。截至三季度末的過去12個月GMV34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6% 。

運營數據方面,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活躍買家數為3.855億,同比增長144%,較上季新增4200萬;三季度平臺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用戶數為2.317億,同比增長226%,較上季新增3700萬。

此外,拼多多表示公司將持續大幅增加技術投入,運用基於分佈式人工智能架構的深度學習模型,持續提升產品及推廣推薦的精準度。目前,拼多多正和世界各地科研機構合作,以提升公司在分佈式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能力。

拼多多今年被大眾知曉是在今年消費升降級討論正激烈的時候,拼多多在經濟下行期間的亮眼表現被大家總結為消費降級和依靠假冒偽劣上位,因此拼多多也被扣上了五環外購物車和低配版淘寶的名號。

隨後,大家紛紛爆出拼多多山寨遍地,什麼藍月亮變成了“藍月殼”,VIVO變成了VIVI等等假冒產品。大多數人對拼多多嗤之以鼻,就在認為拼多多就要涼涼的時候,這份亮眼的財報似乎打了所有人的臉。

難道大家嘴上是抗議的,身體卻是真實的?一個走農村包圍城市玩法的互聯網企業,一個自比為新電商開拓者的拼多多究竟靠著什麼玩法趕超京東追趕淘寶呢?

市值逼近京東,五環外的拼多多靠什麼攪動電商江湖?


說到拼多多崛起要靠三板斧,正是這三板斧讓其成為了電商界的“程咬金”。

拼多多的第一板斧:出現的恰到好處。

如果說一家企業的成功和時勢沒有關係,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拼多多和其他成功的企業一樣,選擇了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了恰當的位置。

2015年之後的中國金融環境和經濟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P2P連續暴雷,上市公司大股東面臨股權質押風險,房價高企貸款利率不斷走高,這些都在不斷壓制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

市值逼近京東,五環外的拼多多靠什麼攪動電商江湖?


如果說高收入群體的影響還不大,但對於很多低收入群體的衝擊不容忽視。拼多多以農民為切入點,抓住廣大三四五線城市居民的需求,在滿足他們的購物慾望的同時又讓他們感覺到實惠和便宜。

可以說,拼多多正好擊中了這個時期絕大多數居民的痛點,並幫助他們解決了痛點,成功也就並非偶然。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順應了這個時期的社會趨勢,倘若讓拼多多早出現幾年可能還活不到現在。

拼多多的第二板斧:洗腦式營銷

這裡就要說到拼多多的創始人——黃錚。

市值逼近京東,五環外的拼多多靠什麼攪動電商江湖?


在民間流傳著關於黃錚的這樣一段簡歷:一位溫文爾雅年輕的IT技術男,帶著一幫聰明絕頂的人,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從零開始,把一間公司做成美國納市的一家上市公司,最高總市值超過300億美金,神不知鬼不覺,轉眼間,“搖身一變”成為中國80後男首富,身價高達950億元,登頂80後白手起家新首富,全國富豪榜第13位。

黃錚是一個IT男,因此早期便結識了中國傳奇投資教父——段永平,段永平對黃錚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拼多多的發展當中我們隱約可以看見步步高當年的影子。

拼多多雖然紮根在三四線城市,但並不忘記攻克一二線人群。和VIVO和OPPO的營銷手段類似,拼多多也不斷展開瘋狂而洗腦的廣告轟炸。

拼多多目前至少贊助了18檔綜藝節目,包括《極限挑戰》、《親愛的客棧》、《中餐廳》等,以劇情植入、屏幕LOGO等形式增強認知度,仍延續洗腦歌曲病毒營銷的一貫思路。

瘋狂的營銷雖然有它的弊端,但不得不說在一家公司起步初期帶來的正面品牌影響也是巨大的,直接促進了拼多多APP的下載量暴漲,日活用戶數逐漸走高。

拼多多的第三板斧:打造社交化電商,盡享新電商紅利

拼多多的成功除了營銷和佔盡天時之外,最核心的是他打造了一個全新的電商模式——社交化電商。

如果你在拼多多上買過東西,你會發現它將購物幾乎是演變成了一款遊戲。拼團模式開啟了人們在購物過程當中的社交需求,你可以聯繫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一起砍價拼團,增強了趣味性和期許感。不僅加強了人與人的感情聯絡,也加速了拼多多的傳播。

此外,拼多多做到了淘寶沒有做到的供應鏈整合和供給側改革。

市值逼近京東,五環外的拼多多靠什麼攪動電商江湖?



在需求端,將大量散亂的需求進行拼團整合,將最終確定的信息傳遞給拼多多。拼多多將這些信息向商家進行傳遞,商家只需要根據訂單量的數據進行多批次小批量的生產即可,也就是需求多少生產多少,在供給側實現了定製化生產。

所以,拼多多當中商品價格較低並非主要是因為假貨多,而是這種供應鏈整合為商家進一步縮減了生產成本,推動了產品價格的下降。

社交化電商+供應鏈電商,拼多多做到了電商紅海當中的商業模式創新,很好的解決了生產廠家的生產困惑,也最終給消費者帶來了紅利。

當你瞭解了拼多多的三板斧之後是否還會小瞧拼多多呢?儘管拼多多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不得不說拼多多給中國製造業,也給中國電子商務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正如拼多多財報中指明的方向,或許,未來被AI賦能的拼多多更加值得期待!

喜歡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A股樞密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