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3月的最後一週,影院復工的氣勢越來越大。


關於省市,包含安徽、浙江、山東、雲南、江蘇乃至上海在內的全國多個省市都在本週內相繼解除了對電影院長達兩個月的封禁,答應其在報備後逐步開門。


關於影城,包含萬達、CGV在內的多家影管院線也發佈行將復工經營的音訊,並宣稱已對旗下所有影城進行了全面的消毒作業,在復工初期會繼續加強對影城的清潔消毒等衛生作業。


而關於復工影片來說,本週更是“好不熱烈”。繼上星期《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華納官宣重映的音訊之後,本週《復仇者聯盟》系列1-4部重映的音訊,也再度登頂微博熱搜榜。而未來一個月內包含《阿凡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指環王三部曲》在內的好萊塢A級大片的復映音訊,也逐步讓影迷燃起了迴歸影院的興趣。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然而,與影院復工氣勢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復工初期的慘白票房成果。截止現在,經營的影院數現在僅有復工前的5%,而單日票房大盤乃至還不到之前的0.5%。這與不少省市的餐飲、旅行、美容美髮等職業已基本達到了復工前60-80%的規模距離太過明顯。截止今晚7點,週五單日票房大盤僅有10.6萬元,只是為上一年同期的9482萬的0.11%。


昨天是《復仇者聯盟》系列內地重映的第一天,便是這個系列四部曲內地累計票房超越80億人民幣的好萊塢內地第一大IP,重映的全國票房仍為0元。


電影院復工的局面似乎並不理想,咱們來看看出了哪些問題?


“600億重映方案”真的救得過來嗎?


在一個月前咱們從前剖析過,影院在開業初期,會有一種關於電影局、片方、院線影院、觀眾四方矛盾的呈現:一方面大環境逐步放開,影院可以漸漸復工,另一方面又會墮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片可放的尷尬地步。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可是從上星期開始,復映影片的片單逐步公佈,似乎也解決了過渡期片源緊缺的燃眉之急。3月底的第一批片單陣型富麗,總共23部復映大片,外加現已確定4月逐步登陸內地影市的一系列影片,總歷史票房成果更是超越了600億,被網民稱為“600億重映方案”。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考慮到近兩年《龍貓》《千與千尋》《海上鋼琴師》在內地極佳的票房表現,多達50多部的重映電影在一個多月內扎堆輪番上映,這必定便是振作內地影市的強心劑了!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3月16日新疆區域部分影院率先恢復經營,到3月20日第一批公益復映影片上映,全國範圍內各區域電影院敞開復工現已十天,同時從數據核算和商場反應來看,電影院復工這十天來狀況也並不達觀,乃至還有復工影院經驗慘白從頭關門的狀況呈現。3月26日,距離第一批覆映片上映現已過去了7天,第二批覆映影片也連續敞開了密鑰,可是電影商場上最搶手的兩部影片,仍舊仍是上一年賀歲檔的《誤殺》與《葉問4:完結篇》。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莫非大家真的不愛看經典老片了嗎?


“全裸宣發”的兩難地步


“雖然說《復聯》系列宣告本週四就敞開密鑰進行重映,但我到現在也還沒見到任何複製。”


通過對新疆、四川等多家現已復工影院司理的採訪,咱們發現復映影片的複製並沒有踐約而至。


與正常公映影片不同,一般如果一部電影要在週五進行公映,那麼應該至少提早一個星期,就現已寄出了複製,提早3-4部複製就現已抵達影城,可以提早進行調試。可是關於此次復映影片來說,根本沒有時刻提早準備複製。與平常一家公司操作一部影片不同,這一次超越50部影片的重映,完全由中影華夏來擔任,也形成了複製的大規模延後。也正是這個原因,雖然《戰狼2》《流浪地球》上星期五就敞開密鑰,但也是從本週二開始才呈現在票房榜單中,單日票房乃至沒有過萬元。


比較複製滯後更嚴峻的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電影院到底在放什麼電影。


平常咱們說一部電影“裸發”,但其實可能仍是裝備了幾十萬乃至幾百萬的宣發費用,進行必要物料的製造與鋪陳,這一次重映影片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全裸宣發”,連電影的主戰場——電影院裡都沒有任何的陣地宣發物料,即便是一位顧客路過影院,可能都不知道該看什麼片子。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的確,此次重映是以中影或者華夏牽頭來和諧進行的,可是影片的原始主出品方大多都是民營影視公司,可以免費把片源拿出來零分賬的進行放映,自身便是公益性質了,更不能苛求他們再拿出更多的精力與費用來進行二次宣發。


即便是關於中影來說,也只是官宣了上星期末3月20日敞開密鑰的第一批覆映片單。第二批片單只是在中影數字發行的官網上有所顯現,並沒有統一出一份文件進行“廣而告之”。不少電影類大V自發的進行宣揚,可是由於缺少統一口徑,復映名單的版本也沒有統一,無法達成官方層面的一致,也帶給了影院、觀眾更多的疑惑。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言論阻力大,復工路漫漫


其實,“全裸宣發”並不只是是由於客觀條件所致,也有主觀的要素。


自從2月中旬影院復工的音訊呈現以來,電影院復工一直被言論所抵抗,一直到3月末才有所緩解,可能是考慮到在這期間過火曝光影院復工、影片重映音訊以及宣發物料,也會導致言論進行反彈,並晦氣於電影商場的有序康復,因而現在不少重映音訊都被官方進行了必定程度的“過濾與壓制”。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比方上星期末,部分媒體有跟蹤報導影院復工開業前兩天的數據狀況,引發了部分矛盾。某市的宣揚部為了避免進一步引發言論壓力,乃至要求不少現已復工的影城,撤下在貓眼、淘票票上的場次(這樣就沒有公開數據被媒體引證報導了)。如此形成的違規操作,必定程度上也會遭到影院的歡迎(畢竟這是官方讓我偷票房),雖然現在大多數影片是所謂的零分賬影片,可是需求影院進行分賬的(電影票服務費、專資辦專項基金以及3.3%的經營稅依然需求正常分賬)。


同時,這種低調也導致了另外一個對影院復工晦氣的要素——復工數據無處可查。


雖然春節檔影片在1月23日正式撤檔,但1月24-26日,依然有著正常的票房數據顯現。1月27日起,國內票房數據渠道紛繁中止了票房數據的更新,並把1月24日之後的數據紛繁清零。


而在幾大渠道上,本來從上星期末敞開的影院復工每日播報,也在最近全面下架。而在特殊時期,第三方票務渠道也很難對影院票房進行精確的顯現,由於現在的幾大渠道都是對體系後臺上座進行雲抓取與核算,可是在特殊時期影院都對每個廳都實行了鎖座,很難進行精確的AI辨別,因而只能進行一個大致的預估,最終仍是得以專資辦數據為準,可是截止現在,專資APP依然沒有恢復正常。


缺少了票務渠道的數據支持,也讓不少影城再次墮入了“挑選困難”,什麼復映片上座率高?哪些影片合適大廳?現在十多部乃至二十多部復映片,每一部的複製我都要申請要嗎?成為了影院司理的新問題。


好在從現在拍sir已知的音訊來看,有望在四月連續復映的第二批好萊塢分賬大片,有望正式打破“裸發魔咒”,到時乃至會從頭製造影片預告、海報乃至陣地物料,雖然規模必定與新片無法同日而語,可是依然會帶動商場進步。而華納本年上半年最重要的項目——《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3D版的到來,也註定會掀起一波新的魔法國際浪潮。


“600億重映計劃”真的救得過來沉寂許久的電影市場嗎?


復工有序進行,可是依然充滿著坎坷與困難。從現在來看,一週後清明假期兩部藝術聯盟新片的入市,有望給內地影市帶來新的生機,到時單日大盤成果能否正式打破千萬元大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