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华夏地域广大,内有长江、黄河二水,世人多称“龙脉”,除此之外还有“五山”耸立,亦有“五岳山神”掌管人间之说;开篇这么说,有朋友或许已经猜到了,这里涉及传承千年的本土道教,其中又以“泰山山神”为主。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泰山山神”呢?熟悉地理的朋友或许知道,泰山位于今山东省内,但这要说的却是山西临汾柏山内的一座“东岳庙”;至于为什么“东岳庙”会出现在山西,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开头就有明显错误,佛教才叫‘庙’,道教应该是‘观’,这都搞不清楚还敢乱介绍?”这里解释一下,山西柏山的这座道教建筑群历史悠久,以至世人都忘了它的初建时间;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受佛教影响,久而久之变成了“东岳庙”。且不管称呼是否正确,这里暂以“东岳庙”称呼;进入“东岳行宫”,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两株古树,其盘根错节,郁郁葱葱,颇有气势和年代感。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怪就怪在这里,据专家考证,这两棵古树是唐贞观年间重建东岳庙时栽植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但是,这里之所以称为“柏山”,主要是整座山上大部分都是柏树,唯独这里的两棵“唐楸”,不仅千年不倒,至今还显得郁郁葱葱,生命力极其旺盛,不仅令人啧啧称奇。说到这或有朋友看出了问题“前面还说东岳庙建造时间不详,约在元代以前,怎么又说专家考证是在‘唐贞观”时代,而且还是‘重建’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今的东岳庙是山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也的确进行了考证,但发现各个建筑的年代都不同,竟无法判断最早的初建时间;之所以称它“建于元代之前”,主要还是根据“石雕庭”前的四根雕龙柱来说的。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更奇怪的是,“石雕亭”的前两根柱子为元代雕刻,后两柱则是明代补雕;令人理解不了的是,四根柱子雕法各不相同,三根柱上雕刻的龙流云吐雾,活灵活现,雕工技艺令人惊叹。唯独一根柱子甚是平庸,虽然也是龙雕,但对比之下明显缺少生气,整体看“雕龙亭”,这根柱子显得格格不入,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如此精致的建筑却被一根柱子“毁了”,古人为什么还要保留这根“不入流”的柱子呢?

由于年代久远,具体原因已经没人说得清楚,仅留下一则当地传说;据说金代皇帝再次重修“东岳庙”,招募当时技艺最高的师徒四人上山雕刻。这四人虽名为师徒,但徒弟早已名满天下,有传言“徒弟技艺已经超过了师傅”;正是这个原因,师傅很不高兴,于是想借这个机会与徒弟们较量一下。就这样,四人约定各雕刻一根柱子,不仅要拿出真本事,事先还不准商量;雕刻完成,技艺高低一目了然,四根柱子中有三根惟妙惟肖、气势磅礴,唯有一根柱子显得很是平庸,正是“师傅”所雕。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师傅”羞愧难当,遂收拾东西负气而走;消息传出后成为笑谈,“师父”再没有接到活计,最后硬是饿死在路上。据当地人传说,这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典故,之所以东岳庙一直没换掉那根“粗糙”的柱子,也有提醒世人的意思;当然,这有点“秘技自珍”的味道,且与专家考证明显不符。传说四根柱子是“金代”产物,但据考证却是“元明”时期的东西;不管怎么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在柏山一带广为流传。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老山西的朋友或许知道,这里是黄土高原地貌,建筑颇有特色,“窑洞”就是其标志产物;东岳庙也是如此,偌大的“东岳行宫”主要由23孔窑洞组成,它还有个称呼叫“七十二司”。每孔窑洞大小、高低相同,最早修建于元延祐五年(1318年),每孔窑内各塑一尊司主坐像;纵观东岳庙行宫大院四周,从山门、天王殿到七十二司、楼廊再到最后的清虚宫,均为双层建筑,这种结构和布局,使东岳庙在北方古建筑中独具一格,乍一看更是韵味十足。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在“东岳行宫”中央,就是主要建筑“行宫大殿”了,具史料记载,现存的大殿早在唐贞观年间就已出现;直到历史上著名的“洪洞八级大地震”时,这座大殿也被震坏了殿宇,唯独殿中的“东岳大帝”塑像仍旧巍然不动。也正是这一奇特现象,延祐五年(1318年),皇帝下令大肆重建;“行宫大殿”也是东岳庙的最高建筑,主体多为重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大抵呈正方形,殿脊中央嵌有“寿”形避雷器,两边各有6尊骑士塑像,上下四角垂脊又嵌许多人物塑像。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大殿内塑有泥质《封神演义》人物,一块写有“东岳天齐”四个遒劲大字的匾额颇为醒目;说到这或有朋友联想到了《西游记》,孙悟空的好友就有“东岳天齐”,指的就是“东岳帝君”。“东岳大帝”是民间颇为崇拜的一位道教“神仙”,但其渊源却没有统一的说法;如道经《洞渊集》载“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枕中记》亦有“太昊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白帝,治华阴山。”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道教又有:人有“天地人”三魂,逝后,“天魂归天,人魂留世,地魂归泰山”;直白点说,就是人死后,有一魂魄要去泰山“阴司”,因此道教又有“泰山司阴曹”之说,延伸一下就是“东岳大帝”掌管“阴间”。当然,道教传承数千年,关于泰山的说法也要复杂得多,这里仅是简单介绍;除道教说法外,民间也有不同,大抵是《封神演义》中的内容,说“东岳大帝”是商周时代的武成王“黄飞虎”(一说是黄飞虎的儿子炳灵公;但信奉者多认为泰山之神是黄飞虎,炳灵公是“黄天化”。)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再回到东岳庙“行宫大殿”,除东岳大帝塑像外,还有五首《木兰花慢》词,这是东岳庙唯一的元代墨宝;作者是元代县尹“邢叔亨”,词的大概内容是评议时政得失,慷慨激昂,书法秀丽,据说他死后成了东岳大帝的“司曹判官”。既然这里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掌管“阴司”,传说中的“十大层地狱”自然不能少;东岳庙的“十八层地狱”在行宫大殿之后,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平台,台上建有地藏祠和东西两曹,十殿阎罗立像巍然矗立,地藏祠正面十八级台阶代表“十八层地狱”,只有通过十八级台阶才可下到“地府”,远远看去,多数人已生恐惧。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东岳庙中的“地狱”十分完备,从第一殿“阴阳界”至十殿“轮回转生”,共有塑像140余尊,构成了一座完整庞大的“地狱”场面;当然,里面的塑像多面目狰狞,或是拉磨或是搅油锅,各种酷刑场面一应俱全,但奇怪的是,受刑人多为女子形象。有记者也曾提出相关疑问,文物专家表示,这跟唐代名将“郭子仪”有关;传说唐肃宗将自己的爱女“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为妻,升平公主自幼受皇帝溺爱,即便嫁人之后仍以“公主”自尊。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就这样,升平公主骄横无礼,仗着“公主”身份,不仅时常刁难丈夫,还要公婆对她行君臣跪拜之礼;后郭子仪气愤难平,为了教育儿媳,请来画师将“十八层地狱”画了出来,其中受刑人相貌多与升平公主相似。升平公主见到冥刑惨状,想到自己平日的所作所为,不禁心生恐惧,至此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唐肃宗知道后龙颜大悦,遂下令按照郭子仪的那幅画修建现实版的“地狱”,以此警示后人。

一座道教“庙宇”,专家却搞不清年代,传说这里有“十八层地狱”

总之,东岳庙处处透着奇异,这里也是继四川丰都之外第二大“地府”建筑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去看一看。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