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副高職稱,專著副主編用處大嗎?

地球超人7166446


你好,我是麥爸,我是做人力資源的,我用親身經歷解答下你的問題。

首先,評副高職稱,雖然需要的條件各省不一樣,但是,評職稱是有規律可循的。

你要知道,評審職稱時有基本項,也有加分項。基本項是底線,要滿足;加分項是錦上添花,在規定的數量內,越多越好,基本是三條內最好。

例如去年,我們單位一位職工評副高工程職稱,利用兩篇論文及兩個實用新型順利獲得了副高職稱。這裡的實用新型和題目裡的專著副主編效力差不多,加分也差不多。

其次,專著副主編只能說是加分項里加分偏少的,還要綜合考慮教材等級質量、作者數量、排名位置,也就是說也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性價比比較高,主編通常用來評高級職稱,副主編通常用來評中級和副高職稱。如果能取得專著主編,那樣評副高職稱會更加容易的。

比如手裡有專著主編的話,再加上論文,副高職稱應該手到擒來。

這個回答你滿意嗎?


麥爸讀書匯


作為正式出版社公開出版的專著,(學術論述,論著,譯文,雜誌期刊,論文增刊)的主編,一般多由各地在本領域有一定專業影響力的人出任。副編多選擇有從事編審能力的工作的人員擔任。

按目前國內專業技術人才晉升副高職稱的評審要求,除了符合相關規定的專業學歷、任職資歷,任職年限外,依然把個人是否作為苐一作者,並在重點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若干篇,作為參評的前提條件。

作為從事出版專著工作的副編,屬於從事編審工作的臨時職務,對個人晉升副高職稱不具有影響力,就是專業組給於某些通融,難在高評委投票時獲得通過。


陳恭5


評職稱的問題對於好多單位來說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至於平副高職稱,專著的副主編用處大不大,這主要是跟自己單位評職稱時所設立的各種條件密切相關的。就是說如果單位評職稱的時候,相關規定裡邊說明,專著作者之一或者專著的副主編,佔有很大的權重,那麼作用就很大,如果沒有類似的規定,作用就不大。

一般情況下評職稱,相關的條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年齡或者工齡。一般單位都有規定,工作滿多少年以上可以評副高級職稱,達到副高級職稱滿多少年之後可以評正高級職稱等等。個別單位會規定,如果年齡不達標的話,會針對有些工作特別突出的年輕人有破格條件,不受年齡的限制。但大多數人都必須達到相應的年齡年限,才能參評相應的職稱。

第二,學歷和外語成績等。學歷和相關的外語成績等也是職稱評審當中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一般碩士學位佔多少分,博士學位佔多少分,英語成績佔百分之多少等等都會有相應的規定。

第三,文章和專著。文章和專著作為表現一個人專業能力很重要的成果之一,在評職稱相關的條件當中一般佔有比較大的比重。一般單位都有規定,比如一篇SCI加多少分,一篇EI加多少分,一篇中文核心加多少分。或者一部專著,第一作者加多少分,第二作者加多少分等等。這一點估計也是你最關心的,你可以針對性地查找一下單位關於文章和專著評職稱時的相關規定要求,看看自己符合什麼要求。

第四,獎勵。在獎勵裡邊也分好多檔次,比如說國家級獎勵加多少分,省部級獎勵加多少分,局級獎勵加多少分,一般都會有明確的檔次和分支的對應關係,大家按照標準來就可以。

第五,職稱答辯時相關材料的準備以及答辯過程中彙報和回答問題相關情況。職稱評審時,現場答辯也特別關鍵,現場表現的好評委就會相應的分值有所提高,如果現場彙報和回答問題表現不太好,那麼分值就會略有下降。有的時候如果職稱評審競爭很激烈的話,一兩分都可以決定職稱評審是否通過,因此一定要重視現場的發揮和表現。

職稱評審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單位相關的要求,有什麼具體的規定。不同的單位之間有時要求會差別比較大,這個要掌握清楚。


龍門木魚


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