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金词金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公考面试】金词金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1.出处

讲话原文:“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与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法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无法实现持续数十年的经济增长,无法应对一次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也无法在国际金融危机等逆境中保持相对稳健的发展。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决不是否定和放弃这些行之有效、具有独特优势的既有成果,而是在这一基础上更上层楼。我们应该也必须有这个自信。

出自:明•刘基《拟连珠》:“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

引申:明•李东阳《序》:“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

2.释义

此句话的意思是:食物有甘苦之分,尝过的人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道路有平坦和坎坷之别,走过的人才知道凶险与否。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3.应用

这句话可以应用在实践出真知、笑对人生苦乐以及敢于吃苦、勇于历险三个方面:

【应用一】

食物甘苦,需要亲自品尝;道路凶险与否,只有走过才知晓。比喻凡事实践以后才能有所体会,实践出真知。

遇到态度观点类的题目,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例题,可以从正面论证方面出发。

示例:请你谈谈对“我思故我在”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话的理解。

前一句说的是指,当理性思考时,我们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后一句强调的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肤浅的,如果想要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这就告诉我们既要有理性思维,更要有求真务实和踏实肯干的精神。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人生滋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道路也要一步步迈进,去经历坦途与荆棘。我国今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求真知,探寻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发展之路,创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人民富足、国力强盛。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如果我们不付诸行动,仅仅停留于想象,何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何谈大国担当?所以,只有躬行、实践,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进而实现人生理想。

【应用二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也就是说食物有甘甜苦涩,道路有平坦危险,只有亲自品尝、走过才能知晓。正因为食物有甘苦、道路有夷险,才增加了人生的厚度,丰富了生命的色彩,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大胆迈步、勇往直前、笑对人生。

遇到态度观点类的题目,

勇往直前、笑对人生苦乐例题,可以从正面论证方面出发。

示例:季羡林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谈谈你的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事物,人生亦是如此,不完满人生才最真实。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人生滋味苦乐参半,人生旅路也绝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亲自品尝、亲身经历。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各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人生路还得继续,笑对不完满的人生。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识理解这个平凡的真理,泰然处之,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不烦不躁,对人互相谅解,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