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普通高校的畢業答辯為什麼不是很嚴格?

你最美666666


教育部反覆要求高校要嚴把畢業關,但有的高校並不嚴格,主要原因是,嚴格把關對高校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引來一些麻煩,於是“你好我好”讓學生的輕鬆過關。

目前,教育部門和社會評價學校辦學,有一項重要指標——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顯然,如果嚴把畢業關,就可能影響初次畢業就業率,這也是我國高校有不少水課的原因。為提高初次就業率,我國不少高校在學生畢業這一年基本不開設什麼課程,就是有教學安排,都給學生就業讓路(包括有的學生參加畢業實習,不認真做畢業設計),這是追求初次就業率功利辦學產生的負面影響。

另外,如果大學嚴格要求學生,讓一批學生不能按時畢業,甚至被淘汰,也會遭遇家長和社會輿論的質疑,認為大學對學生不負責,平時沒有嚴格要求,卻在畢業關頭為難學生,影響學生的前程。近年來,由於大學實行按學分收學費,還有學生質疑大學讓學生掛科,不按時畢業,是為了讓學生重修多收學費。

因此,要讓大學真正做到嚴格要求學生,就必須改革對大學的評價,不能再用初次就業率這種結果性指標評價大學辦學,要重視過程評價,同時,要改革對大學教師的評價,要引導教師投入教學,上好每一門課,對學生進行嚴格的過程管理與過程評價。


熊丙奇看教育


從這個問題,挖挖機就能夠看出來,題主是一個細心之人,是一個關注高等教育發展的熱心人!不錯,一些普通高校的畢業答辯確實存在嚴格程度不夠的情況。這一現象主要集中在一些非985、211高校,非“又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這些高校的畢業答辯環節,不僅僅是本科生,就連碩士研究生也不例外。

這裡先說說挖挖機親歷過的類似答辯場面。某雙非高校,一本二本混合招生的那種,學校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也不佔優。學校導師們對本科生、研究生的畢業設計或論文還是非常重視,在答辯環節專家們也非常認真,該詢問的題目一個接一個,該批判的地方毫不留情、絕不口軟,哪怕是答辯人員啞口無言、不知所措,有的專家甚至公開喊出下次再來的言語,把一些論文質量本就不高、膽子又小的同學給嚇得當場飆淚。

學生現場答辯結束,答辯組召開會議商討論文等次的時候,對一些質量極差、明顯應該延畢的同學,無論是答辯委員會主席,還是成員都抱以支持畢業的態度,提出重大修改建議,視考生修改送審的情況再行決定。這樣的結果往往就等於“放水”,相當於默認過關。這在本科生畢業答辯中比較常見,對於碩士研究生的答辯,一些確實太過於差勁的研究生,該拿下的還是堅決的拿了下來。

這些高校之所對畢業答辯不夠嚴格,熱衷於“從寬”的思想。在挖挖機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出於保證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需要

普通高校在內設機構的設置上,往往設有兩個緊密相關的機構,一個負責招生,一個負責就業,這個兩個機構本質上是相統一的。招生受計劃約束,而就業又要接受主管部門的指標考核。一些針對高校排名的社會機構,也會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做為排名的重要影響因子。所以畢業生能否順利畢業,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初次就業率。

據挖挖機瞭解,不管畢業生就業與否,都要按照高校就業部門要求及時把用人單位蓋了章的就業協議證明給寄回來。一些應屆畢業生出於考公務員的需要,不敢提供虛假就業證明,大學輔導員甚至還要採取盯人戰術,想盡一切辦法把三方協議給拿回高校。保證畢業初次就業率的工作如此難做,高校又怎麼能輕易讓學生畢業延期呢?於是乎,畢業答辯這個關口不能把得過死,否則只能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考慮高校後續招生髮展的需要

畢業答辯不夠嚴格為什麼未在985、211高校大面積出現呢?核心的原因就在於這些高校不缺生源,不需要過於擔心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但是,這對於一些排位不佔優、區位不佔優、實力不佔優的二線、三線高校而言,則顯得極其重要。

畢業答辯稍稍松一點,學生按期畢業率、初次就業率相應就會高;畢業答辯卡得過死,則學生按期畢業率、初次就業率相應就會降低。畢業率、初次就業率低了,學生和家長往往都不願意讀這樣的高校。

如果這“兩率”年年走高,那麼高校的招生簡章數據將會更加靚麗,招生宣傳也就更有底氣,往往容易吸引到更多的考生前來就讀。作為高校管理者、建設者,當然樂意看到生源爆滿、競爭更充分的景象,並且生源越是火爆,生源質量也就越高,越是有利於高校又好又快地發展。所以,從便於招生的角度考慮,高校不宜把畢業的出口鎖得過死。

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從層級上講,有部屬高校,有省屬高校,也有市屬高校。這些高校的主管部門在日常管理方面往往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指揮棒”的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畢業生就業也就相應成了重要的民生問題,也就有了看重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思想,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為了儘可能地提高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些高校不但在畢業答辯上“放水”,有的甚至大四最後一個學期或者大四的一整年,安排較少的教學任務,為學生謀求就業崗位而提供方便。

二是“沉下去”的問題。對於大學畢業生,教育部一貫強調和要求各級各類高校從嚴把住畢業關。要把住這道關口,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畢業答辯。而這個環節往往由高校自主完成,主管部門最多定期不定期抽檢一下。由於這些主管部門人手少、事務多,這樣的定期不定期抽檢,也常常流於形式,最終放任了高校的“放水”行為。

結語

在現階段,一些普通高校確實存在畢業答辯不夠嚴格的情形,其根源還在於高校自身利益的驅動,在於教育主管部門管理還不夠到位。這一現象的存在,對於新時代大學生的培養,對於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無疑是有害的,希望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並開展必要的整治。


教育挖挖機


在說普通高校的畢業答案答辯不嚴格原因之前,我們先理理畢業答辯的步驟和目的:

1 畢業答辯是對大學本科四年所學的知識的一個總結,這個總結呢,就要形成總結的理論,而為了防止抄襲他人的理論總結,所以就需要答辯。理論需要寫成論文(畢業論文),答辯就需要根據你所選擇的內容所涉及的科目的有關教授進行評定,通過那麼就畢業了,沒有通過那麼再進行第二次答辯,第二次沒有過關呢?要麼拿結業,要麼再讀一年,這樣的選擇對每個學生來說,畢業答辯都是如臨大敵,所以每到畢業季最忙率的就是打印室了。

2畢業答辯都有專門的答辯小組,這些小組成員都是學校相關學科的教授,其實特別優秀的畢業答辯也成為老師們的香餑餑,老師也需要優秀弟子啊!想讀研的同學這也是途徑之一,但難度係數太大,也不是渺茫,什麼事情盡力去做,就可以。答辯中老師要聽取學生選擇課題的原因,課題的研究是否新穎,課題研究的方法是什麼?怎麼解決其中的問題等等,學生做出報告後,答辯小組老師還會詢問學生論文中提出的細節問題,有沒有具體實施,還有研究相關數據等,一系列下來,嚴格的話,每年真的有很多學生過不了答辯。

3 有的普通高校就學生的答辯就開始走過場了,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生源!對生源。畢業答辯和生源有什麼聯繫,聯繫可大了。答辯通過率高,學生都畢業,就業機會就大,那麼加上學校宣傳給力,你說是不是報考學生就多,再加上畢業學生的一大波宣傳,這樣更讓很多學生報考。

4.有些普通學校與學生實習的工作單位是掛鉤的,為了保證長期合作,所以也要在畢業答辯上給學生方便,大開綠燈。

不管學校對學生大開綠燈,畢業答辯上走形式。我都認為大學生還是要端正學習態度,擁有真才實學,這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才能有自己一席之地。


書中良緣


與學校的管理脫不了干係。

雖然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也不能放任自流。

事實上很多大學都是放羊,對學生不聞不問,對學生的訴求愛理不理。特別是紀律方面。

很多人剛進大學是想好好學習的。沒想到被分到一個全是夜貓子的宿舍。全宿舍的都是通宵打遊戲,看黃片,打麻將。一層樓只要出現一個這樣的宿舍,周圍宿舍迅速被傳染。隨之而來就是大學四年的惡性循環。晚上根本沒法睡覺,天天上課去教室睡。連基本的休息都得不到保障,就不用談學習。

而學校對於宿舍這種現象的處理態度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不管。對想學習要求跟換宿舍的學生,卻搬出“學校紀律”來跟學生打哈哈。

另外,大學裡面混日子的老師也嚴重影響學校校風。很多老師不想教也沒打算教,每天上課不是給學生念PPT就是讀課本。對,就是讀課本。不管是文科理科還是工科,上課就是照著課本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都是大學生了,課本上的字還不認識,要你一個字一個字讀給我聽?!這種敗類老師講課,直接摧毀了大學在學生心目中的聖神形象。

還大學了呢,就是這麼給學生上課,這麼敷衍學生!還教授呢,怎麼這麼垃圾!久而久之,大學生覺得上課簡直就是浪費時間,乾脆懶得去,去了也是睡覺💤

大學最迫切需要整頓的不是學生,而是校風校紀,和那些混日子的教學隊伍。整頓紀律才能才能保證學生的基本休息,不用去教室補覺。整頓老師把那些敗類踢出,才能保證課堂質量,真正讓學生學到東西。

校風好紀律嚴,學生才有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休息才能得到保證。老師認真授課不混日子,才能保證學生能學到東西。

學校風氣敗壞對學生不管不問,老師道德敗壞,不給學生正經講課。畢業時卻拿畢業證為難學生,才是對學生不負責任!


hhffhbvfft


我先問問:低分學生就一定不能在技術和科研領域取得成功嗎?

考試成績本不是一個準確的衡量標準,我可以肯定地說,考試題本身就不能作為是否達到畢業水平的唯一標準,甚至不能作為一個標準。

再加上我國的高考是很嚴格的,難度是很高的,大學已經實行了“嚴進”,通過高考錄取進入大學的人,就是合格的大學生,在學完規定的課程後,就是合格的大學畢業生。

堅決反對用考試成績不合格的理由不給大學生畢業。

我的大學考試成績一般,但歐、美、日、中研究三十年沒研究出來的一項理論和技術,我用三年的業餘時間研究出來了,而且沒花錢;另一項理論和技術,一眾博士和國內著名專家研究多年研究不出來,我只用三天就研究出來了。

考試成績只是個形式,不代表一個人的能力。


工程師聊技能


什麼大學畢業答辯都是個過程,沒有什麼嚴不嚴。真正的嚴格是論文答辯前的盲審,或者說末尾淘汰或者說末尾延期那種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