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博鳌教育论坛”是一个相对高端的教育论坛,每年都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知名的教育家、知名校长参加。我一直困惑,你们自己有如此真实的作为家长的育子体验,为何在当前全国中学竞相效仿“**模式”时,见不到你们对这种模式有勇气、有担当的真实评价?


你们应该合力为中国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指出一条道路。

难道“孩子”和“学生”永远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吗?


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吗?


当前中学教育的“流水线”批量生产模式已风靡,而且势不可挡。我听到最诡辩的辩词是:别人都在用模式的“火药”制造“力炮”,你们还在鼓励学生用它来制造“烟花”。





11月16日,以“回归学习本质、共创教育生态”为主题的2019博鳌教育论坛在海南博鳌隆重举行。在当天举行的圆桌论坛上,成都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名誉校长程红兵、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上海市吴淞中学校长张哲人、芬兰拉赫蒂市卡纳斯国际高中校长Jyrki Rosti就自己的子女教育经验做了分享。以下是部分现场实录。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女儿比同龄孩子入学早两三年,每次考试她总是考得不太理想。作为家长,我也要在试卷上签字,但我希望她把卷面上的错题改正。女儿把错题改正后,我就在试卷上批100分,这是作为家长的我批的分数。


作为爸爸,我也是老师,还是全国优秀教师,所以我对女儿说,爸爸批的这100分同样是管用的。


我女儿上高一时,成绩排名属于年级倒数。高二的时候成绩进步了,但她内心却很焦虑。等到了高三,她的焦虑情绪非常严重。女儿想稳住好成绩,想考一个非常理想的大学,但又担心考不上。


给她减压的最好方式就是听她倾诉。在那个阶段,我每天晚上陪女儿散步一个小时。期间,我就是听她对我倾诉。我开导她说,能上个普通大学也很好。


女儿的物理成绩一般,为了提高成绩也为了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每次的物理考试结束后我都会把她的错题誊抄下来,让孩子重新做一遍。


高考时,女儿的分数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18分,不过孩子想报考复旦大学,我们也很尊重她的选择。复旦大学毕业后,当时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进剑桥读硕士,另一个是去美国的大学硕博连读,孩子坚决选择了后者。作为父母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她。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对,也没有完全的错,即使做了错的选择也是一种经历。


刘长铭:女儿上大学时就开始勤工俭学,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女儿在小学发生的一件事,对我现在办学有很大的影响。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有学期没能上学。由于我和她妈妈都要上班不能陪她,每天就在她床上放一大堆书,让她自己翻去。虽然长时间没去上课,但她的识字量、阅读量,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突飞猛进。学期末,她去参加了考试,数学得了100分,语文99.5分。


有一次,我跟北京市一位非常著名的小学校长聊了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这事,他告诉我,这是普遍规律。所以我就不明白,现在小学、幼儿园阶段为什么要给孩子留那么多作业?非要把孩子逼得要死要活。我认为大家在孩子的学业上不要太上心,孩子愿意玩就玩一会儿。


我和孩子妈妈都是老师,为了备好课经常会到晚上十二点多才能休息。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住一间屋子,放两张办公桌,家更像是办公室。我们在工作上严谨的态度对女儿产生了很大影响。


女儿上大学时就开始做家教赚生活费,当她到美国芝加哥读研时打了两份工,其中一份工作是在大学的咖啡馆做服务员,咖啡馆为她提供一日三餐。有一次,当地下大雪,女儿本来可以不用上班,但她还是去了。咖啡厅老板见到她时很惊讶,女儿说她应该承担自己该有的工作。老板很感动,不仅给她提供伙食,还给她开了工资。


毕业后,女儿成为一名会计师,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数据,但是直到现在她都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好,很不自信。等到了中学时,她的学习成绩才逐渐提高了起来。


在她考差的时候我会跟她说,“祝贺你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她上小学时,有一次语文考了76分,我鼓励她,“你的成绩比及格高好多分,爸爸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考77分”。


考了100分很好,考了98分,我会说“爸爸允许你考失败”。不过女儿每次的成绩都让我惊喜,后来她就越来越有自信了。


我想告诉年轻的爸爸妈妈的是,不要太关心孩子的小学成绩,我女儿小学的成绩不好,但是不影响她后来的发展。女儿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她研究日本建筑、古希腊文化,她看太多的书,但没有一本书和她的专业有关,她养成了终生阅读的习惯,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教育。


女儿从小到大,我都尊重她的选择,比如高考填报志愿、出国留学回来选工作。女儿毕业后一开始是在电视台做编导、主持,现在去当老师了。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我的女儿一定怎么样,有影响力、有知名度,但我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给自己“校长”角色评90分,给“家长”角色评80分。


我对老大的成长其实很愧疚。老大的天资很好,当年我在杭州二中工作,他也是我的学生。杭州二中有很好的理科实验班,我说这种稀缺资源尽量让给其他同学,所以没让他进。


在老二的教育上,我也经历了寻常家庭所面对的一些教育问题。孩子高考时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虽然专业成绩全国第二,但因为文化课成绩差10分最终落榜。经历这事后,有一天孩子离家出走。他妈妈当时非常着急,问我怎么办,我说这孩子飞不走,果不其然三天后他又回来了。


我对儿子说,你是一个男子汉,要做一个男子汉最应该做的事。后来他到了部队,几个月后精气神十足,很快心态平和,最后也获得其他继续学业的机会。


我家老二的成长过程是磕磕绊绊,但因为我做校长,有一点育人的见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抓住了关键点并引导孩子面对问题,最终帮孩子很快找到了新的天地。


张哲人:儿子的英语成绩也差过,但给孩子信心很重要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2003年,我们一家三口从浙江来到上海。那年,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在上海普陀区一所民办学校读书。儿子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来到上海后英语学习跟不上,上课听不懂,考试考不好。


我记得,儿子到上海后第一次英语考试得了12分,第二次16分,第三次24分。对于这样的成绩,我认为他的英语进步很快了,我请老师要保护他的自信。回到家,我和孩子妈妈也都一起陪伴他学习。期末考试,他考了班级第二名。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给他信心是很重要的。


儿子身体不太好,我规定他9点钟必须要睡觉,所以他也是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的。高考时,孩子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Jyrki Rosti:成功并不是只有唯一路径

教育家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的孩子一个七岁,一个八岁。因为我经常出差到世界各地,所以在和他们一起时希望陪伴更加高效。我让孩子尽量多地参与我所从事的活动和项目当中,同时也会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我不会告诉孩子应该去做什么,因为这两个孩子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女儿很喜欢跳舞,我不会给她施加压力。有一天,她说再也不想跳舞了,想骑马,我就让她去骑马了,现在我女儿又想去唱歌了。我想说的是,成功并不是只有唯一路径。对于他们的未来,我有两个期许:第一,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第二,有自己好的生活,这就够了


中国有那么多教育名家,名校长,你们自己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怎样的,为何就不能引领中国的教育走向“绿色”和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