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博鰲教育論壇”是一個相對高端的教育論壇,每年都有很多耳熟能詳的知名的教育家、知名校長參加。我一直困惑,你們自己有如此真實的作為家長的育子體驗,為何在當前全國中學競相效仿“**模式”時,見不到你們對這種模式有勇氣、有擔當的真實評價?


你們應該合力為中國未來的中小學教育指出一條道路。

難道“孩子”和“學生”永遠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嗎?


是兩種不同的角色嗎?


當前中學教育的“流水線”批量生產模式已風靡,而且勢不可擋。我聽到最詭辯的辯詞是:別人都在用模式的“火藥”製造“力炮”,你們還在鼓勵學生用它來製造“煙花”。





11月16日,以“迴歸學習本質、共創教育生態”為主題的2019博鰲教育論壇在海南博鰲隆重舉行。在當天舉行的圓桌論壇上,成都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李鎮西、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杭州二中原校長葉翠微、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名譽校長程紅兵、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上海市吳淞中學校長張哲人、芬蘭拉赫蒂市卡納斯國際高中校長Jyrki Rosti就自己的子女教育經驗做了分享。以下是部分現場實錄。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女兒比同齡孩子入學早兩三年,每次考試她總是考得不太理想。作為家長,我也要在試卷上簽字,但我希望她把卷面上的錯題改正。女兒把錯題改正後,我就在試卷上批100分,這是作為家長的我批的分數。


作為爸爸,我也是老師,還是全國優秀教師,所以我對女兒說,爸爸批的這100分同樣是管用的。


我女兒上高一時,成績排名屬於年級倒數。高二的時候成績進步了,但她內心卻很焦慮。等到了高三,她的焦慮情緒非常嚴重。女兒想穩住好成績,想考一個非常理想的大學,但又擔心考不上。


給她減壓的最好方式就是聽她傾訴。在那個階段,我每天晚上陪女兒散步一個小時。期間,我就是聽她對我傾訴。我開導她說,能上個普通大學也很好。


女兒的物理成績一般,為了提高成績也為了節省孩子的學習時間,每次的物理考試結束後我都會把她的錯題謄抄下來,讓孩子重新做一遍。


高考時,女兒的分數超過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18分,不過孩子想報考復旦大學,我們也很尊重她的選擇。復旦大學畢業後,當時她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進劍橋讀碩士,另一個是去美國的大學碩博連讀,孩子堅決選擇了後者。作為父母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她。世界上沒有完全的對,也沒有完全的錯,即使做了錯的選擇也是一種經歷。


劉長銘:女兒上大學時就開始勤工儉學,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女兒在小學發生的一件事,對我現在辦學有很大的影響。女兒上小學二年級時,有學期沒能上學。由於我和她媽媽都要上班不能陪她,每天就在她床上放一大堆書,讓她自己翻去。雖然長時間沒去上課,但她的識字量、閱讀量,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突飛猛進。學期末,她去參加了考試,數學得了100分,語文99.5分。


有一次,我跟北京市一位非常著名的小學校長聊了發生在我女兒身上的這事,他告訴我,這是普遍規律。所以我就不明白,現在小學、幼兒園階段為什麼要給孩子留那麼多作業?非要把孩子逼得要死要活。我認為大家在孩子的學業上不要太上心,孩子願意玩就玩一會兒。


我和孩子媽媽都是老師,為了備好課經常會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能休息。那時候我們一家三口住一間屋子,放兩張辦公桌,家更像是辦公室。我們在工作上嚴謹的態度對女兒產生了很大影響。


女兒上大學時就開始做家教賺生活費,當她到美國芝加哥讀研時打了兩份工,其中一份工作是在大學的咖啡館做服務員,咖啡館為她提供一日三餐。有一次,當地下大雪,女兒本來可以不用上班,但她還是去了。咖啡廳老闆見到她時很驚訝,女兒說她應該承擔自己該有的工作。老闆很感動,不僅給她提供伙食,還給她開了工資。


畢業後,女兒成為一名會計師,每天都要處理很多數據,但是直到現在她都沒有出過任何差錯。


李鎮西:幸福比優秀更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女兒上小學的時候成績不好,很不自信。等到了中學時,她的學習成績才逐漸提高了起來。


在她考差的時候我會跟她說,“祝賀你找到了自己的問題”。她上小學時,有一次語文考了76分,我鼓勵她,“你的成績比及格高好多分,爸爸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考77分”。


考了100分很好,考了98分,我會說“爸爸允許你考失敗”。不過女兒每次的成績都讓我驚喜,後來她就越來越有自信了。


我想告訴年輕的爸爸媽媽的是,不要太關心孩子的小學成績,我女兒小學的成績不好,但是不影響她後來的發展。女兒從小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她研究日本建築、古希臘文化,她看太多的書,但沒有一本書和她的專業有關,她養成了終生閱讀的習慣,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教育。


女兒從小到大,我都尊重她的選擇,比如高考填報志願、出國留學回來選工作。女兒畢業後一開始是在電視臺做編導、主持,現在去當老師了。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我的女兒一定怎麼樣,有影響力、有知名度,但我認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給自己“校長”角色評90分,給“家長”角色評80分。


我對老大的成長其實很愧疚。老大的天資很好,當年我在杭州二中工作,他也是我的學生。杭州二中有很好的理科實驗班,我說這種稀缺資源儘量讓給其他同學,所以沒讓他進。


在老二的教育上,我也經歷了尋常家庭所面對的一些教育問題。孩子高考時報考了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雖然專業成績全國第二,但因為文化課成績差10分最終落榜。經歷這事後,有一天孩子離家出走。他媽媽當時非常著急,問我怎麼辦,我說這孩子飛不走,果不其然三天後他又回來了。


我對兒子說,你是一個男子漢,要做一個男子漢最應該做的事。後來他到了部隊,幾個月後精氣神十足,很快心態平和,最後也獲得其他繼續學業的機會。


我家老二的成長過程是磕磕絆絆,但因為我做校長,有一點育人的見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抓住了關鍵點並引導孩子面對問題,最終幫孩子很快找到了新的天地。


張哲人:兒子的英語成績也差過,但給孩子信心很重要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2003年,我們一家三口從浙江來到上海。那年,兒子上小學五年級,在上海普陀區一所民辦學校讀書。兒子是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來到上海後英語學習跟不上,上課聽不懂,考試考不好。


我記得,兒子到上海後第一次英語考試得了12分,第二次16分,第三次24分。對於這樣的成績,我認為他的英語進步很快了,我請老師要保護他的自信。回到家,我和孩子媽媽也都一起陪伴他學習。期末考試,他考了班級第二名。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給他信心是很重要的。


兒子身體不太好,我規定他9點鐘必須要睡覺,所以他也是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中成長的。高考時,孩子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Jyrki Rosti:成功並不是只有唯一路徑

教育家們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

我的孩子一個七歲,一個八歲。因為我經常出差到世界各地,所以在和他們一起時希望陪伴更加高效。我讓孩子儘量多地參與我所從事的活動和項目當中,同時也會尊重他們的獨立性。


我不會告訴孩子應該去做什麼,因為這兩個孩子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女兒很喜歡跳舞,我不會給她施加壓力。有一天,她說再也不想跳舞了,想騎馬,我就讓她去騎馬了,現在我女兒又想去唱歌了。我想說的是,成功並不是只有唯一路徑。對於他們的未來,我有兩個期許:第一,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第二,有自己好的生活,這就夠了


中國有那麼多教育名家,名校長,你們自己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怎樣的,為何就不能引領中國的教育走向“綠色”和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