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棟樓從銀錠橋西海北樓,到蝸蝸居,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同一棟樓從銀錠橋西海北樓,到蝸蝸居,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最具京味兒的民宿,最暖心的民宿主,

最想跟你在衚衕中邂逅。


什剎海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地方,

有著無盡的風物傳說,文化遺留也很不少,

恭王府,烤肉季,還有好多好多名人故居。

 

 “銀錠觀山”是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吧?

雖然在現在的銀錠橋上,遙看西山已經困難,

舉目皆是新起的樓盤;

“銀錠橋西海北樓”,

蕭軍給自己當年的寓處所起的名字,

看起來大氣磅礴。

其實,真正站在銀錠橋上,左右觀望,

也不過是市井氣象,倒有些想起《清明上河圖》來,只是不知道當年,蕭軍初搬來時,又是何等面貌。


蕭軍,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

“東北作家群”領軍人物。

他的故居位於北京西城區鴉兒衚衕6號,

是北京最古老的衚衕建築之一。

自1951年初從在瀋陽的東北局文化部遷來北京,

他便定居於此。


同一棟樓從銀錠橋西海北樓,到蝸蝸居,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二層西式小樓上,樓上樓下共有八大間寬敞高大的居室,小樓周圍有很寬廣的空地,鋪著鵝卵石砌花甬道,

種著松柏、丁香、棗樹榆樹等。


蕭軍是通過一位朋友介紹,承

租了樓上四大間居室供全家十幾口人居住。

據說他經常在晾臺上打拳舞劍鍛鍊身體。

憑欄眺望,後海綠波盪漾,

岸邊柳絲依依,環境十分清新優美。

樓前來往機動車不多,比較安靜適宜寫作。

蕭軍甚感“得其所哉”。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房產被歸公,

院內建立了街道工廠,樓內院內住進了幾十戶房客,

各自又興建小屋,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雜院”,

終日機聲隆隆,人聲嘈雜,昔日的寧靜已一去不復返了。


蕭軍家屬的居室也被強佔了兩間,

除了長子蕭鳴一家四口住在一間西屋外,

蕭軍夫婦和其他五個子女全擠在他住的那間屋子裡。

沒了寫作的地方,只好把屋角不到2平米的儲藏室

佈置成了寫作室,命名為“蝸蝸居”。


同一棟樓從銀錠橋西海北樓,到蝸蝸居,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蝸蝸居”內設一三屜桌,桌上立一小書櫃,

一盞檯燈,因無窗,白天寫作須開燈。

冬天冷,夏天熱,再放一隻凳子就沒了迴旋餘地,

蕭軍寫了一首詩貼在了“蝸蝸居”門額上:


蝸居雖小亦何嫌,介子須彌兩大千。

蒼狗白雲瞰去住,鏡花水月幻中看。

蟲沙劫歷身猶健,烽火頻經膽未寒。

笑回眸六十六載,閒將琴劍娛餘年。


蕭軍說:

“我是有窩就下蛋,有水就行船,決不等什麼好條件。”


就在在蝸蝸居里,蕭軍完成了

《蕭紅書簡輯存註釋錄》

《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註釋錄》

及《蕭軍近作》裡收集的幾十篇散文和詩作。


同一棟樓從銀錠橋西海北樓,到蝸蝸居,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其實不少人知道蕭軍,是因為簫紅。

不過,位於鴉兒衚衕 6 號的蕭軍故居

和兩人的故事沒有什麼關係。

蕭軍在搬來此地之前便與簫紅分手了,

這所故居里只有關於蕭軍

和他最後一任妻子王德芬的平凡生活。


蕭軍與王德芬的父親王蓬秋曾是好友,

二人一見鍾情,但因為年齡足足差了一輪,

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在無人看好的前提下,

這段閃電式的愛情足足持續了半個世紀。


關注我們,疫情過後春暖花開,

我們在四九城中等著你來。


同一棟樓從銀錠橋西海北樓,到蝸蝸居,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