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我家2個孩子從未積食,祕訣是3件事,人人可做到

小孩子都比較貪嘴,遇到吃的東西,總想嘗一嘗,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更是不住嘴的吃。加上孩子脾胃嬌嫩,運化能力差,很容易積食、脾虛。

浙江省中醫院兒科醫生王主任說:"孩子脾胃適應性差,很容易出現積食脾虛的情況,不僅會影響消化和食慾,還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兒科醫生:我家2個孩子從未積食,秘訣是3件事,人人可做到

孩子積食以後,容易體弱多病

中醫認為,孩子脾常不足,易因飲食不當出現積食、脾虛,積滯化熱,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出現口臭、便秘、腹瀉等情況,身體素質也會隨之下降,容易感冒、發燒、咳嗽,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孩子消化,導致孩子營養跟不上,身體發育也會受到阻礙。

兒科醫生:我家2個孩子從未積食,秘訣是3件事,人人可做到

孩子積食,家長可通過3種方式辨別

1.看鼻樑、舌苔和睡眠

孩子鼻樑有青筋,舌苔厚膩、發白或發黃;睡覺不安穩,愛翻身等等,這些情況都說明孩子是積食了,家長要儘快給孩子調理。

2.聞口氣、便便

孩子積食以後,會有口氣,尤其是早上起床,口氣最重;可能還會出現便秘,大便不成形等情況。

3.摸手心、腳心

孩子睡著以後,愛出汗,摸摸手心腳心,比較熱、溼溼的,也會說明是積食了。

兒科醫生:我家2個孩子從未積食,秘訣是3件事,人人可做到

孩子積食脾虛,內調+外推

王主任表示,孩子積食、脾虛以後,很多家長要麼司空見慣,不在意;要麼就擔心給孩子打針吃藥,對孩子身體不好。這裡教家長們個小小竅門,食療內調+推拿外治,綠色安全效果好,在家就能輕鬆做,消食健脾可快了。

1.內調

所以要想緩解孩子積食問題就需要先調理脾胃,每天處於積食中的孩子是痛苦的,然而每天的飲食對積食的影響卻是非常大的,要想腸胃通暢,還需日常飲食規範,比如小米粥,配合多糖沙棘類猴菇、鋅棘糊糊水,通心,肝,腎,肺,經,緩和脾胃虛弱,從內調節消化系統,緩和各組織器官的平衡,加快腸道消化速度,有助於促進胃液分泌消化食物,一方面幫助孩子腸胃蠕動及排空的作用,減少腹脹、便秘、口臭等問題,另一方面改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對脾胃虛弱、食少體倦、腹瀉等症有積極作用。

2.外推——小兒推拿

每天晚飯後半小時,給孩子捏脊、摩腹,消食化積,簡單易上手,在家就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