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纸"的发展历史,感受纸的魅力,见证纸的成长

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中国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弱小落后的国家。如今强大的中国,在世界各个领域方面都站在了领先的地位上。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科技飞快发展的速度,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比如,纸已经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品了。不管是卫生用纸,还是写作用纸或者是其他的纸制品,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见怪不怪了。那么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纸是如何产生的呢?并且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纸"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感受纸带给我们的魅力。

回顾

在中国古代,造纸术与其他三项技术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增添了物质技术的基础。在原始社会,"纸"这种物品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交流沟通,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都是通过用言语的方式传达,大多数也都是依靠记忆力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用来帮助人类记忆。经过长时间实践后人们发现,绳结过于简单,当人们遇到复杂的事情的时候人们并不能再通过这种简单的绳结来记录这件复杂的事情。于是出现了文字画,可以画在动物的甲壳上、树皮、石头或陶器上。后来才慢慢研究出纸,但刚开始也只是通过树皮制造出粗糙的纸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造纸术。经过长时间的年代更替,形成了如今这种纤薄顺滑的纸质。首先,"纸"是用植物纤维制造,可以随意的更改形态但它不是编织物。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但还相对比较粗糙的,不能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东汉的造纸术,他用树木的表皮、麻织类的布、钓鱼用的渔网等原料,经过各种工具制造等工艺,才改进了造纸术,现代纸的起源就是它。这种纸原材料很容易被大家发现使用,在质量上也得到了提高的同时价格也很便宜。所以被人们渐渐广泛的使用起来。为了纪念蔡伦的成就,"蔡侯纸"的称呼出现了而且收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而且蔡伦被世人认为是打开了中国造纸行业的大门是我们中国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回顾

上古时代

上古时代,"结绳记账"是祖先想出的第一个可以用来记录事情的方法。后来,逐渐演变出了文字。开始是用动物的骨头或者青铜钱币来作为书写材料,但想要获得这些材料非常难得,而青铜钱币石头又很耗费制作人的体力,所以都不便于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更是不可能了。春秋时期又发现可以利用把竹子或者木头制成片可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这种材料太昂贵,竹片太笨重,逐渐的暴露出了他们的局限,于是便产生了纸。纸的发明可以让人们更简单的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的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回顾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在古代很早就出现了纸这种东西,但一开始纸这种物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普及。后来,东莱人左伯又对这种造纸的方法进行了重新的改造创新,通过不同的材料用品改进了纸的质量。他造出的纸质量很好,书写手感也很舒适流畅。到了东汉至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的破布、树皮、破渔网等材料用来制作纸,但这已经日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人们开始频繁的使用纸,在日常生活中纸的身影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造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造纸区域也不仅仅局限在一小部分地区,逐渐扩散到了其他全国各地。造纸原料开始变得多种多样,纸的品种开始繁多复杂。如竹帘纸,用竹子这种植物制作出的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后又出现"藤纸"洁白如玉,江南以稻草,粮食纤维造纸,但制造出来的纸大都呈现出黄色,而且手感摸起来非常粗糙,书写困难。北方利用大树的树皮表面造纸,制作出来的纸质量非常好。也是在这个时期,"纸"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考古学家挖出来的地下出土物可见,东晋时期纸的质量和生产已经提高了很多,魏晋南北朝时除了用纸抄的历史典故外,还有不少人抄写著名诗人的出色文章,这也使得市场上纸的消耗量增加很多。但随着造纸术的快速进步与全国的推广,我国基本全国方都建立了纸坊。

回顾

隋唐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工业发展的更加发达,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密不可分。东晋以来,江南地区旧的经济落后,带动了人民长期的劳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而且在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到了唐朝时候,唐代在上一代制作出来的纸发黄的基础上,开始利用"蜡"使纸张具有光泽润滑的优点。它被称为"硬黄纸"。同时,木版印刷的发明,刺激了造纸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造纸领域。同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封建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由一开始的封建文化制度发展到盛唐时期,这种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全社会各产业都繁荣的局面,必然要求发展造纸工业,创造更多更好的纸张。

回顾

两宋时期

制纸业继续向前发展。到了元代造纸业开始遭受打击逐步凋零,只在江南地区,还依旧保持着上个时期蓬勃发展的景象。明清,造纸业又开始渐渐走上正轨开始恢复兴旺,各种不同种类的纸质发展起来。到了清代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清代的造纸术技术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明代造纸业继续保持兴旺发达的状态。

笺纸、宣纸的制作工艺随着时间的发展开始变得技术精湛。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上浆、明矾、上蜡、染色、印花、砂光、洒金银等工艺外,人们还使用植物身上的纹路等印刷方法生产出各种各样品类繁多的好看的纸张。清代宣纸就成为了主要的书写工具,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清末,机械纸技术传入中国,造纸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

从古至今,我国在各个领域方面一直都是前进的,纸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纸的用途也被发挥到了极致,市场上早就出现了各种类型,各种颜色,各种品质不同的纸。有的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的用于我们书写绘画,还有的用于医疗科学等等。而且,纸也是一门艺术,中国的剪纸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老有所为、新有所为"的方针指导下,那些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展示社会主义新人和新事物的剪纸新作品,为剪纸创作创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各个领域行业表演外,体育竞技、儿童科普教育、杂技武术、歌舞表演等都成为最常见的题材。而剪纸的种类也很多,不仅有单色剪纸还有多种颜色各种品类的彩色剪纸。

回顾

中国剪纸是一种利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精美的花纹,再或者也有的老艺术家直接用手撕的形式就能创造出一福完美的剪纸作品。完成的剪纸用于装饰生活不管是当窗花贴在窗户上还是贴在家具上都是非常好看的或者也可以与其他民间活动合作。在中国,剪纸这项文化遗产无论各行各业无论大人小孩都非常喜爱,是人们组织各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剪纸文化一直源远流长到现在科技发达的年代就没有中断过。

回顾

以上就是中国"纸"的发展历程,不管是什么形态什么时期的"纸"都代表着着中国一直走在有所进步有所期盼的道路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一张小小的薄薄的纸也能发展到今天如此丰富的种类,不得不赞叹我们伟大国人的智慧!

参考历史文献;

《史记》

《清朝续文献通考》

《后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