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下的濟源餐飲:奮力自救迎“春”歸

今年疫情給許多實體經濟帶來了極大衝擊,尤其餐飲行業這一塊。濟源示範區許多餐飲行業老闆認為,這是他們從業以來所面臨的最大的危局。

尹東是濟源小興東餐飲連鎖店的負責人。他認為,每年春節都是餐飲業旺季,是一年來餐飲最賺錢的時候。然而這一切都被此次突發的疫情打亂。“許多訂餐者都把年夜飯取消了,大概1000多桌”尹東自嘲說,這是他1996年做餐飲以來,過得最清閒的一個春節。

然而身體清閒,帶來的精神壓力卻是巨大的。首先,因為到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餐飲行業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沒想到就在逐漸轉好過程中,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其次,150多名員工帶來的壓力。從1月底到3月初,因為關門閉店,員工工資得不到保障。更重要的是,他花費來很多年培養的優秀店員,因為疫情而離職。僅這兩個月離職人數達30多人。第三方面,小興東餐飲連鎖餐飲4家店中,2、3月份月近20萬元的房屋租金讓他忙於應付。雖然3月份餐飲業在逐步恢復中,但每月十來萬元的租金虧空也將持續一段時間。更吃緊的是,小興東連鎖餐飲有3家門店今年房租合同即將到期,上百萬的租金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所有的緊迫。

濟源的大大小小餐飲飯店都面臨著像小興東餐飲連鎖店這樣的困境。位於中原國際商貿城的中原酒樓負責人陶濤濤告訴我們,因為疫情,今年春節預定的300來桌團圓飯全部退訂,採購的6萬多食材,也以打折的方式出售掉。

疫情期間,濟源大多數餐飲企業交出了慘淡的白卷。儘管當地早早開放堂食,但市民外出用餐意願不強,多數餐飲門店堂食人數遠遠不及往年。

今年3月17日,濟源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張戰偉走進餐館,帶頭體驗堂食就餐。商務局、市場監管部門也相繼出臺激勵政策,以此鼓勵市民走出家門,提振餐飲業消費信心。

許多餐企負責人表示,政府的行政十分高效,極大地鼓舞了餐飲行業的士氣。但是,“我們決不能只靠政府救助,恢復餐飲業繁榮景象,我們更多的需要自救”。既然市民不願出門用餐,那就直接把服務送到家門口。小興東餐飲連鎖店以前從來沒有和外賣機構合作過,今年他們轉變思路,主動與餓了麼外賣對接,推出了系列外賣套餐。“從開始外賣到3月230日,我們的外賣訂單突破了800單。”尹東告訴記者。

小興東餐飲連鎖店還推出了個性化套餐,按照個人需求,進行私人定製。“我們按照工人、白領,個性化的給他們定出了不同價位的套餐,然後免費送貨上門服務。”私人定製套餐推出後,也給這個餐飲企業帶來了極大活力。

針對部分飯店位置偏僻,大型外賣覆蓋不到的事實,一些餐飲企業轉換思路,變被動為主動,採取來積極辦法來推動營業額的提升。比如中原酒樓餐飲負責人陶濤濤就把飯店開到了項目工地。工人們不出遠門,就能吃到廉價實惠的飯菜。陶濤濤還建立自己的微信客戶群。每天早8點——晚9點,只要消費者有點餐需求,他做好後就主動服務,自己登門送餐。

在採訪中,濟源許多餐飲業負責人告訴我們,疫情雖然給濟源餐飲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從長遠來看,疫情過去後,濟源餐飲業必將會迎來一個消費反彈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