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几年前,这句歌词在网络上一度盛行。后来,高晓松多次说过,这句话源于自己的母亲张克群。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众所周知,“身怀六甲、学富五车”的高晓松毕业于清华大学、因一首《同桌的你》红了几十年,如今又有多档高点击量的谈话类节目在手。按说老高这样的人生阅历,早已让人羡慕得个个都成柠檬精,可若跟他母亲一比,直接被秒得渣渣都不剩……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出身名门、饱读诗书的张克群早年间受梁思成“忽悠”痴迷古建筑,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做了大半辈子和建筑相关的工作。

学识出众的她,还有着让儿子自豪的颜值——高晓松曾不止一次在节目和文章里说母亲“颇有民国才女林徽因之风”,并把自己的头像设置成父母年轻时的合影。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在北京后海边的一个四合院里,高晓松妈妈张克群接受了媒体采访。谈及教育,她说:“我给孩子削过两根铅笔后,就再没管过他们。”

因为在张克群看来,父母未必比子女高明。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问及教育秘诀时,她总结了一句话:“教育应该是理念上的教育,而不应该是具体的教育。”

再直白点说,就是“别管那么多!”

有不少人总喜欢把教育的成功归结为:有钱、有权、有资源。

言下之意是:我们没钱、没权、没资源,所以做不好是理所应当?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我承认,这个世界存在巨大的贫富差异,有钱有资源能让教育这条路少很多坎坷,但的的确确不会更省心。

朋友也曾谈到了这个困惑:“别的家庭有钱,人家也没有错啊!我们在讨论他们的教育,他们的生活,也都是和钱没有关系的。”

有钱和懂教育,真不是一回事情。父母有钱,却怠于孩子的教育,最后教育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教育是一件“

丰俭由人”的事,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都能出人才。比起花钱,更重要的是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毕竟,无论家庭是否有更多资源,那些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是有共性的:言传身教。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上面,而是专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机会。

这本《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书就是一位母亲用3年的心血铸就的传奇,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字字句句都是可以共享的经验、教训。如果你也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迷茫,不知该怎么办,就赶快看看这本书吧。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让你的孩子在学习的路上

不浮躁,不焦虑,同时收获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生活的能力;让家长在陪读的道路上不困惑、不迷茫,与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这是一本真正以孩子的心灵成长为出发点,不以考分为目的,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内涵,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大胸襟,大格局

的一本书。真正聪明的父母,不是天天把教育理念挂在嘴边,他们会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兴趣倾注心力和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让孩子的精神世界逐渐丰盈充实。


只给孩子削过2根铅笔的母亲,是如何教出“高晓松”这样大咖的?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