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住进重症监护室,竟是得了“蚕豆病”,这类人最好别吃

眼下是新鲜蚕豆上市的季节,

粉糯的蚕豆成为

餐桌上的一道受欢迎的时蔬。

但是这道时令美味并非人人都能享受。


男童吃了半碗炒蚕豆突然发热、腹痛,原来得了这种病


长沙县6岁男孩晓宇(化名)就因吃了半碗炒蚕豆后出现发热、腹痛,伴面色发黄等不适,被确诊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就是俗称的蚕豆病。目前,晓宇因病情较重住进了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


据晓宇的妈妈杨女士回忆,3月26日下午,孩子突然说肚子痛,伴有呕吐、乏力等不适,她以为是感冒,就喂了点感冒药。次日清晨,杨女士发现晓宇皮肤逐渐变黄,精神食欲不好,赶紧带孩子到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科就诊。


患儿的妈妈和外公均有蚕豆病


“入院时,患儿精神状态很差,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口唇及眼睑黏膜苍白,尿液呈酱油色,一看就是典型的蚕豆病症状。”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刘晓燕介绍询问后得知,患儿的妈妈和外公均有蚕豆病,由于晓宇以前曾少量进食过蚕豆,且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家人就以为孩子没有遗传蚕豆病。


4天前,晓宇到邻居家吃饭,吃了半碗炒蚕豆后导致发病。经血常规检查,晓宇出现了重度贫血,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考虑为进食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


经过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晓宇目前已转危为安,黄疸消退,贫血得到改善。


3岁以下儿童高发,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


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晓燕介绍,蚕豆病又叫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3岁以下儿童高发,男性占90%,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成人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例至中老年才首次发病。该病多在进食蚕豆或者蚕豆制品后1至2天内发生急性溶血,最长者可相隔9天。


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尿液呈浓茶色甚至酱油色;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持续2~6天。严重者可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神志迟钝或烦躁不安、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的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以导致死亡。


医生提醒:这些人最好不要进食


刘晓燕提醒市民,蚕豆病患者并不是每次进食蚕豆都发生溶血反应,这与进食蚕豆的数量有关,有些人进食少量蚕豆后并不会发生溶血反应,只有在进食量较多的情况下才会发病。


由于蚕豆病是人体内缺乏G-6-PD酶引起的,因此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以及出生时有黄疸的新生儿应进行该病的筛查,检查发现G-6-PD酶有降低的人最好不要进食蚕豆、豆腐、酱油等蚕豆制品,慎用具有氧化作用的止痛退烧药、抗疟药、磺胺类、呋喃西林类、大剂量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药物。


在发病初期,蚕豆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发现后要立即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