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突圍記:合規牌照爭奪戰


交易所突圍記:合規牌照爭奪戰

從極客的小眾實驗到千億美元市值的新興經濟體,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走過了十多年時間。


在加密經濟成長的這十多年時間裡,野蠻粗放、違規違法等市場行為充斥其中,直至今日依舊沒有消弭。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立法並對加密貨幣展開監管,加密貨幣市場終將告別草莽時代,走向合規之路。


對於交易所這一加密貨幣市場食物鏈頂端的存在而言,尋求合規更是長遠發展的基礎。

文丨石巖


交易所突圍記:合規牌照爭奪戰

交易所的“日本合規競賽”


3月30日,歐科集團旗下OKCoin發佈公告稱,其子公司OKCoin Japan順利通過日本金融廳審批,拿下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牌照。


有意思的是,OKCoin官方表示其有多次機會以大約1000萬美金的價格購買到日本的牌照,但最終選擇了申請的路線。


原因在於,一方面,在日本即使購買了牌照,仍然需要通過嚴格的審查,過程與申請相差不大;另一方面OKCoin希望自己的技術、產品、合規得到日本金融廳的審查和認可。


一直以來,日本都被視作加密貨幣的友好國。其率先頒佈了加密貨幣相關的法律以及監管條例,明確制定了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運營細則,並迅速建立了政府部門的監管體系。


2017年4月起,還開始接受本國及海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申請日本金融廳認定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營運牌照,以便在日本合法合規地經營加密貨幣交易所及各類相關業務。


不過,受Coincheck遭黑客大規模攻擊的影響,自2018年以來,日本金融廳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審批變得非常嚴格,2018和2019兩年也僅僅頒發了6張牌照,數量不及2017年的一半。


所以,對OKCoin來說,拿下日本合規牌照多少證明了其資源與實力。


事實上,不只是OKCoin,其他頭部交易所也一直瞄準日本這塊市場,畢竟這裡稱得上是加密貨幣的天堂。


2017年,在國內監管局勢緊張之際,嗅到政策風向變化的幣安將公司總部遷往了日本。在日本這一處避風港,幣安迅速崛起,成長為比肩火幣和OKCoin的交易所。


不過幣安在日本的好景並不長,2018年3月,日本金融廳給幣安下達了“逐客令”,理由是“幣安未在日本註冊,或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於是幣安出走日本遷至馬耳他,開始了“全球化征程”。


不同於幣安的出走了事,也不同於OKCoin的主動申請,火幣為謀求在日本合規採取了曲線救國的方式。


2018年9月,火幣通過收購日本BitTrade交易所的方式獲取了日本數字貨幣牌照,由此打開了日本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大門。


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快本土化經營戰略,2019年12月火幣日本與日本上市公司東海東京金融控股公司達成資本合作協議,火幣日本以定向增發的形式向對方募集約合456萬美元的資金。


而在此之前的2019年10月,火幣日本已從金融運營商Financial Products Group(FPG)籌集了5億日元(約460萬美元)。FPG集團表示,預計未來可能與火幣日本合作,將其作為金融業務運營商的專長與火幣區塊鏈技術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日本證券市場的數字化。


可以說,在日本這塊市場上,三大交易所都做出過嘗試和努力,火幣率先取得成功,幣安以失敗告終,OKCoin迎頭趕上。


交易所突圍記:合規牌照爭奪戰

合規之爭,牌照先行?


在OKCoin宣佈拿下日本牌照的一個月前,關於交易所合規牌照還有另外一件“大事”。


2月21日,馬耳他金融服務管理局(MFSA)發佈公告稱,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未經MFSA授權批准在馬耳他開展加密貨幣業務。同時,公告還顯示,MFSA正在評估幣安是否在馬耳他開展屬於監管範圍內的活動。


對此,幣安創始人趙長鵬發佈推特稱,幣安的總部不在馬耳他,並且也未在馬耳他進行運營活動。


馬耳他是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國,對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持開放態度,因此吸引了眾多區塊鏈企業的入駐,被譽為“區塊鏈的世界中心”。


在外界看來,離開日本後,幣安已然將馬耳他作為大本營安營紮寨,而MFSA的公告則向廣大投資者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幣安竟然未取得馬耳他的合規牌照。


不過,在一些人看來,牌照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交易所的錦上添花之物,雖然幣安遭遇牌照問題但依舊發展得不錯。


然而是事實是,牌照已經越來越成為交易所競爭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2019年6月,幣安官方表示“不再向任何美國人提供服務”,一時間輿論譁然。原因就在於幣安沒有獲得美國的MSB牌照。


MSB(MoneyServices Business)是美國財政部下設機構金融犯罪執法局頒發的許可牌照,是凡從事數字資產交易業務企業必備的牌照。


此外,在擁有MSB的基礎之上,交易所再加持各個州的MTL牌照(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則可在該州合法進行數字貨幣交易業務。


據瞭解,OKCoin、火幣都持有美國聯邦的MSB牌照以及諸多州的牌照。


在幣安宣佈不再為美國用戶提供服務後,BNB出現急速下跌,而The Block分析師則指出了問題的嚴重性:在過去的6個月裡,幣安網站約近1.85億的訪客,其中至少有3000萬來自美國。背後的意思是,暫停對美國用戶服務後,幣安會失去大量用戶。


因此,可以說合規牌照並非錦上添花之物,而是確確實實關係到交易所生存和發展之物。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OKCoin執著並花大力氣在日本牌照身上。


據瞭解,為了拿到該牌照,OKCoin Japan一直嚴格遵守日本當地的相關法律和事務準則,並採取系統運營和安全整頓、強化用戶資產分離管理以及保護用戶信息等措施。


目前,越來越多交易所認識到牌照的重要性,積極去申請牌照謀求全球合規,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就在OKCoin宣佈拿下日本牌照的同一天,MXC抹茶也宣佈獲得了澳大利亞金融監管機構頒發的金融服務牌照。


交易所突圍記:合規牌照爭奪戰

合規是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趨勢


從極客的小眾實驗到千億美元市值的新興經濟體,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走過了十多年時間。


在加密經濟成長的這十多年時間裡,野蠻粗放、違規違法等市場行為充斥其中,直至今日依舊沒有消弭。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立法並對加密貨幣展開監管,加密貨幣市場終將告別草莽時代,走向合規之路。


對於交易所這一加密貨幣市場食物鏈頂端的存在而言,尋求合規更是長遠發展的基礎。


目前,就交易所而言,傳統金融機構背景的交易所,如紐交所母公司ICE集團推出的Bakkt期貨交易所,以及納斯達克注資的期貨交易所ErisX等,這些交易所在合規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對於原生於加密貨幣行業的交易所來說,謀求合規是一件困難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


不論是OKCoin、火幣還是幣安其實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OKCoin Japan CEO馮鍾揚表示,申請日本牌照的歷程,經歷了數次行業的大起大落,日本的監管力度更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歐科集團堅持走最正規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合規之路,最終贏得了日本監管當局的信任和支持,打開了正式進入日本市場的大門。


火幣創始人李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合規是一個趨勢,需要搶佔先機,進入這個市場,火幣的戰略是,任何一個主流國家和地區有牌照,第一時間去拿。


目前相比OKCoin和火幣,幣安在合規牌照方面還存在差距,但幣安也在積極謀求合規。比如,與BAM Trading Services合作,建立了專門針對美國用戶的交易平臺BinanceUS,來獲得繼續在美國的運營發展的機會。


出走日本,“放棄”馬耳他,擺在幣安面前的合規問題,同樣也是擺在其他加密貨幣交易所乃至加密貨幣行業的問題。


雖然可以看到OKCoin、火幣等先行者已然趟出了一條路,但對於加密貨幣行業而言,合規是趨勢,但在合規還在路上,遠未到到終點。


“在經過了近三年的漫長審批等待後,OKCoin終於如願以償拿下日本數字貨幣交易牌照。OKCoin也由此成為全球頭部交易所中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通過自主申請獲得日本金融廳認可的數字貨幣交易所。”


在拿下日本牌照後,OKCoin官方的興奮溢於言表。當然,可以理解,畢竟這是OKCoin的一大步,同樣也是加密貨幣行業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