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記者 唐培國

近年來,巧家縣結合發展實際和資源優勢,找準自身定位和方向,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堅持“老產業+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新產業”、“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理念,積極探索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的新途徑、新辦法。

建強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引領。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紮實推進黨支部規範化建設達標創建;深入推進“領頭雁”培養工程,選優配強班子;抓好黨員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深入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營造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權環境;加快農村後備力量隊伍建設,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選準發展渠道,助推產業發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緊密結合,將產業發展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促進群眾增收的必由之路,合理規劃,提高發展產業的針對性;培育引進龍頭企業,拓寬銷售渠道,解決群眾後顧之憂,克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扶貧的單一性,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充分參與產業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和貧困群眾增收雙促進。據瞭解,馬樹鎮黨委以黨建為引領,採取“黨支部+集體經濟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千畝草莓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實現集中連片發展草莓產業6100畝,2019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20.76萬元、卡戶分紅117.69萬元,卡戶戶均年收入1176.9元。

抱團凝聚合力,搭建增收平臺。堅持規模化、優良化、優質化的發展思路,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堡壘作用,採取強強聯合、以強帶弱的方式,形成利益共同體,走實抱團發展的路子,將人財物整合起來,共同謀劃、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實現共同發展。據悉,包穀堖鄉黨委按照不走“散、亂、小”的發展理念,成立包穀堖鄉啟程集體經濟管理有限公司,統籌全鄉8個村(社區)形成共同體,齊心協力共同經營,主營業務包括勞務服務、農資銷售、農產品種植養殖及產品銷售等,避免了“閉門造車”、盲目發展。目前,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3萬元以上。

“黨支部+產業”,實現掛聯覆蓋。以產業發展為主線,將全縣產業扶貧資金全部與集體經濟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雙掛聯,由村集體經濟公司、“黨支部+合作社”進行承接或委託企業經營,每年按照投資額的5%至7%的比例提取回報分配村集體和卡戶,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黨支部+黨支部”,實現整縣提升。引導各鄉鎮組建村集體經濟公司和聯合社,發揮優勢抓市場、找銷路,拓寬增收渠道。對各鄉鎮範圍內無資源、無資金、無資產的“三無村”,由各鄉鎮在本鄉鎮範圍內通過項目共建方式進行掛聯調節;由縣級統籌規劃建設的標準化蔬菜示範基地、水果示範基地、高效生豬養殖場等示範項目,在全縣範圍內跨鄉鎮進行調節,促進全縣“空殼村”和“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黨支部+項目”,實現持續發展。對於財政投入到農村的一些工藝簡單的項目,全部由村集體經濟公司或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進行施工,通過施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加強脫貧攻堅項目管理,高效推進扶貧項目建設,實施20個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140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完畢交由村級黨組織管理,每個電站每年能夠產生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以上,將實現全縣140個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同時盤活資產資源,將財政投資建設的公益性項目形成的門面、農貿市場等資產交由村集體管理,通過收取管理費、維護費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據悉,巧家縣轄184個村(社區),其中貧困村(社區)179個,易地扶貧搬遷新增社區1個,城市社區4個。目前,全縣179個貧困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3萬元以上,全部達到脫貧鞏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