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常见的“高谈阔论”名字, 让你说话“格调”也高起来


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最近经常接触各类老板,海归,高学历人士,有意无意的聊天中,经常夹带各种隐晦的词汇,就我这等书读的少的人,听起来时常跟不上节奏,在此特意梳理整理了下自己常听到最多的几个,以备下次再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能不怯场,至少也能听得懂他们在讲什么吧?与有类似经历的人共享。

1. 意识形态

10个常见的“高谈阔论”名字, 让你说话“格调”也高起来


哲学术语。

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2. 墨菲定律

心理学术语。

墨菲定律不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一种数学推理,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

释义: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3.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医学术语。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4. 边际效应

金融学术语

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5. 形而上学

哲学术语

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不可证明的无形世界本质的猜测,我们常说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它后来的引申义。、 它是一种研究"存在"的本体论体系,其理论原则是柏拉图的"世界二重化",历史上是为神学服务的。

6. 本位主义

指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自己,而不顾整体利益,对别部、别地、别人漠不关心的思想作风或行为态度和心理状态。

7. 客观真理

哲学术语。

客观真理又称真理的客观性,它指在真理之中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其一,真理的实质是客观的;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8. 形式逻辑 、 辩证逻辑

逻辑学术语。

形式逻辑:研究人的认识知性阶段思维规律的学说,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也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形式逻辑的对象是事物的质,形式逻辑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质

辩证逻辑:研究反映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的人类思维的形态,即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辩证逻辑产生在形式逻辑之后,19世纪初黑格尔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唯心主义的辩证逻辑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有了科学的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人类思维的历史发展到了自觉的辩证思维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科学理论思维的工具。

9. 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术语。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10. 马太效应

社会学 、经济学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