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如果要給2020年的2月份添加標籤,無論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都是“戰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普通公眾留在家中,博物館人也紛紛通過各種形式來應對,閉館、線上展覽、直播……各樣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時間來到3月,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得到控制,國內博物館逐漸復工,與此同時,國外疫情形勢逐步嚴峻,漸次進入閉館停展階段。

博物館戰“疫”專題

國內

有序恢復

博物館的復工並不是向觀眾打開館門那麼簡單,3月上旬,浙江省、河南省、陝西省、上海市等多省市博物館都發布恢復開放的工作指南,在日接待量、瞬時流量、實名參觀遊覽等多個方面作出相關規定。

指南發佈不久,隨著疫情的緩解,各地博物館漸次恢復開放。弘博網曾發佈多篇速報對復工的博物館進行及時報道。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第一批恢復開放的各大博物館,儘管觀眾入館時需要核驗信息、測溫、安檢等一系列程序,但因採取預約、限流等措施,現場秩序井然。在如何確定限流人數,如何在保障疫情防控同時打造公眾服務方面,復工博物館也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徵集與展覽

2月中下旬,江西省博物館率先在其館方社交媒體上向社會徵集抗擊疫情見證物。隨後,上海、天津、陝西、浙江、四川、雲南、廣西等多地博物館也開始了徵集與抗擊疫情物證的相關工作。那麼發佈徵集之後,各博物館徵集情況如何?弘博網對部分進行徵集工作的博物館進行了調查採訪。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也發佈重要通知,對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徵集和保存工作做出指導。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徵集工作的進行,已經有關於此次疫情的展覽與觀眾見面:3月19日,全國第一個“抗擊疫情展”上線,中國海關博物館擷取武漢、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大連、瀋陽、青島、蘭州、銀川等各地海關關員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點滴故事、精彩瞬間,運用H5技術製作成“國門‘疫’線”系列線上展覽。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除了疫情相關的展覽,上海博物館、山西博物院等博物館在恢復開放的同時,也對部分展覽進行了調整,部分展覽將延期閉展,以滿足觀眾的觀展需求。

博物館人的使命與責任

在此次抗擊新館疫情的戰鬥中,我們也看到了博物館人在竭盡所能地貢獻力量。雖然閉館期間博物館人無法實地為公眾提供服務,但特殊時期內,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公眾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從館長到館員,都在履行博物館人的使命與責任。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海外

與國內的穩步復工,有序開放相比,海外博物館顯然面臨著更為嚴峻與複雜的形勢。

指導意見

隨著疫情的擴散,美國博物館聯盟與英國博物館協會均發佈相關意見與聲明,幫助博物館制定措置,表達了博物館及其員工迫切需要保護的意願。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閉館帶來挑戰

為應對疫情,各大博物館不得不採取閉館措施。而閉館後,歐美國家的文化機構也面臨著減薪、裁員等嚴峻挑戰。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代表“美國博物館聯盟”發出的倡議,目前美國文化藝術機構的關閉每天造成至少3300萬美元的損失,這不僅僅影響了機構本身,也涉及其所在的社區和文化事業。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更為遺憾的是,一些精彩的海外大展,受到疫情影響而閉展。

焦點事件

將於2022年舉辦第26屆國際博協大會已確定於捷克共和國布拉格舉行。3月5日,2025年第27屆國際博協大會主辦方申請亦正式開啟,第27屆將花落誰家?令人期待。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3月份,對於海外博物館來說,的確是多災多難的時光,除了疫情影響,美國猶太曆史國家博物館申請破產保護,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畫廊與荷蘭拉倫辛厄爾博物館重要藏品被盜,引發關注。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場館建設

場館建設方面,巴西國家博物館計劃與多家公立和私立機構合作,在2022年重建並開放部分展館,以迎接巴西獨立200週年。國內,位於杭州湘湖的世界旅遊博物館項目全面復工,THAD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公佈了即將在雲南昆明建設的國家植物博物館總體設計方案。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社教與文創

雲直播的興起,構建起博物館與觀眾對話的新方式,高訪問量反映出博物館雲直播的巨大潛力。同時,多家博物館在線上也開展起形式各樣的課程與活動,如河南博物院“第八屆中原文物網上有獎競答”、中國印刷博物館系列音頻課程等等。這些活動與嘗試,為博物館社教帶來更多可能性。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公眾服務

雖然不能開館,博物館也在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參與公眾生活,為公眾生活提供服務,其中三星堆博物館舉辦的線上開幕式配合整體宣傳,吸引了30萬+觀眾,打破時空,提升公眾的參與度與關注度。

月刊|博物館的3月,持續關注疫情之下的博物館

在微博上,不少博物館參與“低配電影海報大賽”,既給眾多網友帶來歡樂,也是博物館另闢蹊徑服務公眾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