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我出院一周了,没再敢出门。因为我总觉得小区邻居在背后议论我,看见我就躲。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该回来……”

这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近日接听到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求助电话,这样的独白,让人揪心又心疼。

或许,这些战胜了新冠病毒的治愈者,身体上的伤害还不是最恐惧的,最大的是心理问题。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你是这段日子以来,

唯一肯这么接近我的人。”

可他人还没到家,就收到了朋友的消息:严先生小区里,有邻居把他所有的信息发到了网上。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手机号、住址、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所有个人信息,全都被扒得一干二净。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虽然确诊当天,严先生的母亲周阿姨已经将他们的情况在业主群里主动告知,并且全家主动隔离。

但主动隔离也没有隔绝外界的偏见。

有人说他们是“妖怪”。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有人说要把他们赶出小区。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有人说以后“见到一次就要骂他们一次”。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有人不止辱骂,还造谣。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别人的种种恶意,让严先生对家里人很内疚。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在严先生出院之后,他的母亲周阿姨很怕楼里有人发热。

因为不管什么原因,都会怪在她儿子头上,然后一家人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被辱骂......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周阿姨曾是名老师,教书育人一辈子,最恪守的底线就是“诚实本分”。

而此刻,她却不知道该如何说服自己,去面对这些无端谩骂指责,她在心理上已经产生抑郁、焦虑状态。

面对采访她的记者,周阿姨说:“你是我这段日子以来,唯一肯这么接近我的人。”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另一位康复者李先生惆怅地告诉记者:“别人经过我都走得很快,眼光都不是平常亲切的眼光。”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明明谁也不想感染新冠肺炎,这也不是可以选择的。

家人确诊之后他们立刻主动告知,现在也已经痊愈了。

到底是为什么要去无端谩骂?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我们想晚上回家,

在天黑之后回家。”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还接到这样一个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求助电话:

“你们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不要让我们白天回家,我们想晚上回家,在天黑之后回家。”

治愈出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而他们却不敢白天回家,这又是多么心酸的独白。

可有一些患者,他们不仅不敢白天回家,甚至治愈后不肯出院。

他们担心回到社区会遭遇歧视,医院反而更像他们的家。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可能他们自己也未曾想到:出院后最让他们彷徨的,竟然是外界的有色眼镜。

如果只是异样眼光,或许还能随着时间消退。

可有不少人,已经对新冠康复者作出了实质性的排挤。

微博上有位叫@一锤一个小仙女的肺炎康复者,讲述了她这段时间的遭遇。

她和父亲都在武汉工作,封城前回到了老家湖北孝感,不久后确诊为新冠肺炎,被救护车直接送到了医院。

母亲因为没有出现症状,留在家中隔离。

第二天母亲用消毒液反复浸泡过家人的衣服,才拿到阳台晾晒。没想到楼下邻居向物业举报,不让她晾晒衣物。

母亲反复解释,依然无效。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在那之后,楼下就开始了长达27天的噪音攻击辱骂。

刚刚出院回家的她,就遭受到了一系列噪音攻击。

每到早上7点左右,楼下就开始唱歌,用力开关门,反复推拉卧室窗户;白天在家弹钢琴,晚上在家拍皮球直到11、12点。

她从出院回家后,就没有一天能睡好觉,每天都头疼,精神恍惚,害怕自己是不是“复阳”了。

母亲也每天担惊受怕,一旦出现在阳台,就会遭到楼下破口大骂,一骂就是十几分钟。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她不明白:“难道就是因为我和父亲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就要被歧视吗?”

附近有确诊患者,要知道、要防护。

有害怕和恐慌也正常,但千万不要自我防卫过度走极端伤害别人。

“隔绝病毒,不隔绝爱”

1月27日,徐盛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当天下午,房东下了最后通牒:一个星期之内搬走。

徐盛父母四处打电话找房子,因为家有感染者,找了十几家无果。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2月11日,徐盛出院,住处仍没有下落。

眼看搬家期限将至,2月16日,徐盛在网上发出求助信,信中说,“我们战胜了‘病毒’,却被像‘病毒’一样排挤、隔离,无处可去”。

发出求助信息的下午,镇长联系徐盛,安排了酒店住处。

镇政府跟房东协商,为房东提供两个月住宿,2月25日,徐盛一家终于回到自己房中。

“隔绝病毒,不隔绝爱”,这句流行语,从来不是一句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话。

这么多天来,医护人员对不幸感染“新冠”的患者们全力救治,社会和政府对患者们的关怀,留下了很多让人温暖的瞬间:

7个月龄的齐齐,经过30多位“临时妈妈” 24小时不间断照护,最终治愈出院,17天内“都把她喂胖了”;

38岁的刘女士返沪途中不幸染病,等治愈出院时,居委会早已安排消毒保安等工作,协助她居家隔离生活,她感慨说“这一路温暖无人抛弃”……

相比之下,针对出院者的歧视,只是极端个例。

但我们不能对此无动于衷。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陈俊说:

“我们现在要防范两个病毒,一个是新冠肺炎病毒,一个是我们心里的病毒,听一听正规途径的、权威的科学的信息,而且也不用整天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些上面。”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他们对疫情作出了直接贡献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后,依然可以对疫情作出直接贡献。

其中最直接的贡献是血浆捐献,在针对性疫苗及药物出现之前,这是救急的治疗方法。

其次,治愈者配合参加研究项目,医生才能了解他们患病及痊愈的过程,之后用总结出的经验治疗其他患者。

43岁的庄春宇,确诊入院后拍了182条视频,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故事,也让他在网络上走红。

出院后,他马上向各方求助,打算捐献血浆。

在苏州,上海,武汉,汕头等多个城市,已经有为数众多的治愈患者自愿捐赠血浆。

他们也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努力。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其实早在2月27日,钟南山院士就明确表示:治愈者一般不会再感染。

2月28日,卫健委也做出了回应。目前出院患者都需要经过重重检测,集中医学观察14天,才能健康走向社会。

更何况,他们根本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

他们有的是普通老百姓,出门买个菜,就被感染了;

有的是医护人员,倒下在与病毒拼死抗争的前线;

有的是热心志愿者,在为疫情奔走中不幸“中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与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这次的新冠疫情,所有人都不是旁观者。

救命的战“疫”已经胜利在望,但救心之战才刚刚开始。

“治愈出院后,我再也不敢出门”歧视和偏见,比病毒更可怕

希望每一个治愈者在推开家门的那一刻,看到的都是笑容、温暖,和关切的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