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品讀: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毛主席因其身份地位以及獨特的人生經歷,在詩詞創作中有他人難以企及的氣概。今天我們再在欣賞他的一首《浪淘沙·北戴河》,這首詞第一句便寫得極氣勢恢宏,驚豔世人。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浪淘沙·北戴河》寫於1954年秋天,此時毛主席住在北戴河。

詩詞品讀: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幽燕:即古幽州和古燕國,在今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詞的開篇,便有一種天地激盪的恢宏氣勢。首先從空間上來看,天地之間,大雨飛落,白浪上湧,上下相激,氣勢恢宏。

其次從時間上來看,這兩句也有歷史的深邃感。“幽燕”二字,都是古地名,天然帶有歷史的滄桑感,與下闕“往事越千年”句氣蘊相連。“幽燕”二字是下得極妙的,不信你將這句改成“大雨下河北”,讀起來說韻味全失了。

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前兩句描繪了恢宏壯麗的天地之景,這三句則引入“打魚船”。天地之間,雖大雨傾盆,大浪滔天,但依然有打魚船出海。這打魚船不懼風浪,是人的精神的象徵。

即使他融入一片汪洋之中,不知飄向哪裡,但我們知道他在。這就是毛主席偉大之處,他不斷強調人的精神力量,強調人不畏風雨艱難的精神。

詩詞品讀: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魏武:魏武帝曹操。曹操在碣石寫也了千古名篇《觀滄海》,《觀滄海》中有“東臨碣石”句。碣石是古代山名,位於現今何處,學術界尚有爭議,河北樂亭說、河北昌黎說,山東無棣說等。 本詞應指的是位於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於河北省昌黎城北1千米,與北戴河毗鄰。

這三句寫詞人毛主席回溯歷史,想到了千年前的魏武帝曹操。當年,曹操策馬揮鞭,北征烏桓,得勝歸來時,路過碣石山,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海》。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蕭瑟秋風:曹操《觀滄海》中有句:“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如今,又是跟當年曹操寫“秋風蕭瑟”時的情景一樣,不過,如今的人間社會,已經跟當年不一樣了。

詩詞品讀: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毛主席的這首詞,寫景壯麗恢宏,抒情深沉悠遠。上闕寫幽燕大地大雨傾盆,汪洋大海上,白浪滔天,可謂天地激盪,萬物動搖,卻有打魚船不畏風浪,迎浪出海,於自然界的壯麗景緻中突顯人的精神的偉大。

下闕回溯幽燕大地的歷史,特寫曹操英武雄姿,才氣逼人,寫下千古名篇《觀滄海》,然而曹操畢竟不能救百姓於水火,他的時代,還是國家分裂百姓流離。而今天,人間已經大不一樣。

總體來說,毛主席的這首詞氣勢恢宏,意蘊豐富,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經典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