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成书以来就颇受争议,小说将一个女人孤独的暗恋描述到了极致,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许多人无法理解这种卑微、盲目的爱情,但我想,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无法理解的人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未到达情之所至的地步。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一封陌生女人在弥留之际写下的信,倾诉了她对作家R先生隐藏一生的激烈爱恋。看完这封信,不仅会为这位陌生女人的爱情而感到无比震撼、颤抖和潸然泪下,更让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爱情的另一种面目。


“我要向你吐露我的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的生活郁郁寡欢、杂乱无章,它像一个蒙着灰尘、布满蛛网、散发着霉味的地窖,对它里面的人和事,我的心里早已忘却。”

故事从十多年前开始,女孩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著名作家R先生,在未见到作家真实面目之前,她就默默在心底幻想作家的模样,内心充满着对作家的憧憬和敬仰。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下,她被作家英俊潇洒、天生诱惑者的脉脉含情又撩人的目光所吸引,从那开始,她的心便彻底属于作家。

“当我见到他的第一眼,就像着了魔似的,我以狂人的好奇心开始不断窥视他的起居,观察他的习惯,急于想要知道和他有关的一切人与事。”

就像所有在青春期时遇见了喜欢的人一样,会小心翼翼、怦然心动,她开始疯狂学习,读上千本书,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总是将自己打扮地干干净净。所做的一切一切,只是为了默默靠近心中最璀璨的那颗星星。

这并不是青春期简单的悸动和狂热可以定义,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比少年时期暗地里所怀的爱情,这种爱是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节而又热情奔放,与成年妇女本能的欲火中烧、挑逗性的爱情不同,是孤独的,纯粹的,倾注了全部的热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人间万物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都和你有关系,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相连才有意义。”

后来她被迫搬家,对作家的暗恋也转化为炽热的爱恋,每天止不住的是对作家狂热的思念,生活过得浑浑噩噩,直到两年后重新回到维也纳,她才重新复活了过来。

她每夜站在作家窗前苦苦等待,终于有一次与作家再次相遇并度过激情的一夜,但作家始终没有认出她,只是在临走前从桌上拿起四朵洁白的玫瑰送给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将爱恋默默藏在心底,无论痛苦与甜蜜都独自忍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将他奉为至高无上的信仰。

为了养活和作家的孩子,让他能够上好的学校,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她不得已成为交际花。直到她的孩子生病死去,她都不愿意告诉作家真相,不愿让自己成为作家的累赘。

不强求,不纠缠,不用道德和情感去束缚作家。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这是她对爱情的选择,更是为了坚持和维护自己那一份纯洁崇高的爱情。

她知道他喜欢轻松自在、嬉戏玩耍、怡然自得的生活,她不愿让他背负起自己的命运,因为她知道,那将只是出于怜悯和责任。她希望日后他记起自己时,只有柔情和激情。

或许有人难以理解这种殉道者式的爱情,觉得她爱得太过卑微,但爱情之中无输赢,世上没有唯一的爱情,谁又能说出爱是什么?这只不过是个人选择的不同罢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曾想,如果这个陌生女人没有死,在作家阅读完她的这一封信后,会怎么做?是怀着愧疚之情担负起责任,还是唤起内心的一丝爱恋?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场激烈而悲鸣的爱情独舞落幕后,世上再无崇高浪漫的爱情。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飞蛾扑火未尝不是另一种美丽,只要有真情在,无论结果,已是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